运动不当 暑假“小病号”增多
暑假孩子们热衷运动,但家长要为其做好科学选择和防护,慎防损伤

暑假孩子们热衷运动,但家长要为其做好科学选择和防护,慎防损伤
“再忍忍,别乱动啊,医生帮你治疗之后就不疼了……”晚上十点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楼十三楼的骨科内,医护人员正准备为一位因为玩滑板摔倒导致胫骨下半部分骨折的小男孩麻醉,接着做手术治疗。男孩的父亲A先生陪伴在旁,压低声音不断安抚着病床上疼痛难忍的儿子。
经医院手术及康复治疗后,小男孩已治愈出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住院医师张坤尧表示:“还好及时救治,对于一个不满10岁的小朋友来说,稍有不慎则容易导致其他并发症出现。”
仅7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就接诊了上肢损伤的少儿40多例,大部分都是因为运动不当造成的。
目前学生放暑假了,各类运动成了孩子们热衷的活动,运动安全也成了市民关注
的话题。
少儿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
暑假开启后,家长们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篮球、跆拳道、滑板等各类运动课程十分火爆。与此同时,少儿运动损伤也多了起来。据统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的因运动引起身体损伤的儿童数量远超平日。
上面说的个案就是其中一种。A先生本是带着小孩出门散步,经过滑板培训班时,孩子哭闹着让家长买滑板给他。后来A先生出去接了个电话,没顾得上孩子,谁知孩子竟自己拿了一块滑板玩了起来,还没滑行几米就重重摔倒在地,直接导致胫骨下半部分骨折,幸好抢救及时。
张坤尧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骨科诊治的少儿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疾病有三种:肱骨髁上骨折、桡骨小头半脱位及克雷氏骨折。这三种运动损伤一般是在运动时或追逐打闹过程中不慎摔倒造成的。除了上肢骨折损伤之外,还有下肢的骨折损伤,多发生于滑板、轮滑、足球等兴趣班的训练过程中。
“孩子在运动时不慎发生损伤后,有不少家长往往会听信民间的土法子,给孩子敷草药、贴膏药等。这些方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耽误救治时间,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这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危害,最常见的就是畸形愈合,导致下肢运动力线发生改变,还会影响外观。”张坤尧表示,孩子运动受伤如果不接受正规的医治还会出现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严重时还会有后遗症。
少儿运动突发紧急情况怎么办?
张坤尧表示,少儿运动时如果突发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查看并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并及时拨打120。如果家长具备相关医疗知识,可以对骨折部位进行妥善固定,在确定没有活动性出血之后可以采用冰敷让血管收缩起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如果孩子出现严重开放性损伤,在没有无菌敷料的情况下,可以拿一些干净的衣物止血作为应急手段,尤其是如果伤到动脉,血流不止,很容易有生命危险,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没有相关的医学常识,不要随意搬运患者,切忌在不确定孩子是否骨折的情况下就随意听信网上的方法,尤其是高度怀疑脊柱时需及时通知专业的医疗人员来现场处理。
此外,如果出现骨折的特有体征如疼痛、畸形、骨擦感等以及明显的四肢变形,或症状不明显但是小孩子感到明显痛感或者哭闹不止,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就医。
目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一些市内三甲医院均设有针对儿童专门的康复疗程,主要分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物理治疗主要有骨伤运动疗法、超激光疼痛治疗、中医定向疗法等,再就是推拿等中医疗法。
张坤尧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推拿治疗时,必须要确保这类机构具有专业的医师执照,最好前往专业性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诊治。
如何科学选择和参与运动?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运动项目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广东省幼儿篮球教练员、高级体适能教练余文锋表示,6岁以前儿童应更加注重身体各部位协调能力的培养,对于6~14岁儿童,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兴趣是第一要素;从身体发育的角度来说,平衡发展至关重要。
3~6岁的孩子处于平衡性、柔韧性发展的灵敏期,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坐、站、走,他们想尝试更多运动项目。但免不了跌跌撞撞,此时运动中要着重避免损伤。所以,他们可以先学习ー些具体动作,比如坐位体前屈、跳舞、跳远、攀爬等,如果走、跑比较稳,可以练习单脚跳跳绳、踢毽子,或用手接球、投篮、踢足球。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适宜进行室外活动,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做操、跑步、玩球等。
6岁以上的孩子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特别是摸高、跳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对身高的增长都有益,同时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其实,这也是培养他们喜欢体育运动的一个好方法。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可以学着骑自行车,因为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锻炼眼、手、脚的协调能力,是一项非常不错的全身运动。
余文锋认为,体育锻炼讲究循序渐进和适度运动,“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同时也不要为了运动而运动,需要学会享受运动。”对于刚参加锻炼的孩子,一定要做到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强度逐渐加强,技术难度也要由易到难。锻炼时间长了,就可逐步地增大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运动项目的难度,达到增强意志力、锻炼身体的目的。
新闻链接 三种常见的少儿运动损伤
第一种是
肱骨髁上骨折,这类情况多发于十岁左右及十岁以下的儿童,一般是在运动时不慎摔倒,间接暴力导致的,这一情况还容易引发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第二种是
桡骨小头半脱位,这类情况多发生于五岁以下的儿童,通常发生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父母不注意去提拉孩子的手臂,由于小儿的桡骨环状韧带发育比较薄弱等因素,过度提拉情况下极容易造成脱位损伤;
第三种是
克雷氏骨折,通常是因为小孩子在追逐打闹的过程中不慎摔倒,手掌撑地导致桡骨远端向背侧桡侧骨折。除了上肢骨折损伤之外,还有下肢的骨折损伤,下肢多发生于滑板、轮滑、足球等兴趣班的训练中。
文/珠江时报见习记者许可可实习生施玥卓通讯员梁健桃
(《运动不当 暑假“小病号”增多》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些这运动孩子不宜过早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