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历时三个月,“佛味全席”正式出炉

地标美食与文化符号融合 打造佛山美食新 IP

来源:珠江时报2021年02月09日    

珠江时报讯一方水土,承载一方特色美食。由中国烹饪协会、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的“佛味全席”评选活动,经过广泛征集、全民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正式评出108道最能代表佛山特色的美食。以佛山美食为载体,打造城市新IP,推动文旅发展,将成为“佛味全席”的角色担当。

佛味全席“108将”出道

以美食聚人气、扩内需、树形象、惠民生,佛山正着力建设世界知名的“粤菜粤厨名城”。其中,通过实施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挖掘和展示美食文化,打响佛山美食品牌,是展现佛山文化魅力、提升佛山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

“佛味全席”评选立足于此,致力挖掘和梳理佛山地标美食、特色美食,打造城市美食新IP。评选以地域特色、文化典故、普及推广、口碑美誉、色香味形等5项条件为参考依据,广泛发动五区文广旅体局、五区餐协、餐饮业专家、美食名家、知名餐企食肆、市民等参与推荐。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共收集到549份佛山特色美食有效推荐表。经过反复审核,有231道美食列入候选名单,当中不乏佛山柱侯鸡、无骨鲫鱼、均安蒸猪、八宝黑皮冬瓜盅、陈村粉、西樵大饼、双皮奶、大良炒牛奶等广为人知的名菜名点。

作为佛山市近年来最具权威性的美食评选活动,“佛味全席”不仅设置了全民投票环节,更邀请了中国烹饪大师、知名粤菜评委、行业协会负责人、美食评论家、美食达人等组成“超强专家团”,从地域特色、传统溯源、配料做法等多角度考虑,对候选美食进行评审、打分。

综合民意投票意见和专家评审,最终评出69道菜肴、9道汤羹和30道点心小吃,共108道入选为“佛味全席”的美食菜单。

以“食”为媒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得心斋酝扎蹄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相传因为巡抚大人一句“得心应手”的赞誉,成为珠三角一带脍炙人口的佛山特产,流传近300年;养牛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的顺德,是广东闻名的“乳蜜之乡”,当地人利用水牛奶的特性创出了以此为材的驰名美食——大良牛乳;南海里水名菜霸王鸭,相传出现在李鸿章母亲八十大寿的寿宴上时惊艳四座,甚至连慈禧太后品尝后亦念念不忘……山地、丘陵、水乡等多样的地貌为佛山美食带来了更丰富的味道,山水相逢碰撞出独特的风味,而经过时间淬炼的饮食文化赋予佛山美食传奇色彩。

据了解,本次入选“佛味全席”名单的108道菜肴、汤羹、点心小吃,既有像风味腊鱼干这类原材料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菜品,也有像伦教糕这样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美食,还有像大良炒牛奶这样获奖无数的名菜,以及像酸甜咕噜肉这样流传百年依旧活力四射的传统菜,可谓每一道都是美食界的明星。这次整合入“席”,开启的是人们对地方美味、城市韵味的梳理与想象。

本次评选活动的评委之一、佛山市饮食同业商会会长吴荣开认为,当前佛山正在大力推动夜间经济发展,而餐饮业是促进夜间经济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内容,“佛味全席”将为市民游客提供一张更具指导意义的“美食地图”。

“佛味全席”IP释放更大潜能

在春节前夕,“佛山全席”出炉。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将作为“岭南味佛山品——我在佛山过大年”文旅体惠民活动的贺岁先锋,为留在佛山过年的全市人民送上一份寻味指南,也为后续活动打响前奏。

围绕“佛味全席”,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持续打造系列美食衍生产品。例如,持续挖掘佛山美食内涵,编写中英文版《佛味全席》书画册、推出美食地图;适时而食,在全年不同时节选择时令食材,推出河鲜宴、笋宴、大顶苦瓜宴等;挖掘打造一批“佛味全席”旅游餐饮名店,让市民游客一站式品尝到108道最具佛山特色的地道菜式;深化文旅融合,将“佛味全席”融入五区古村、休闲农旅、景点景区等元素中,举办美食惠民月、主题美食游、名人饭局等系列活动,组织市内外游客参与,以“美食+”的方式擦亮佛山粤菜粤厨名城金字招牌的同时,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

为方便市民游客寻味,“佛味全席”已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同时还将联动“好物纷享荟”微信视频号、“搵食女司机”抖音号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的合作,真正让市民游客实现掌上寻味。

评论

城市舌尖的“光荣榜”

“佛味全席”评选的回味与韵味

◎李炯聪

美食中的时光回味,蕴含一座城市的别样韵味。“佛味全席”评选,集地方美食代表作而成“光荣榜”,透出自古而今的岭南水乡生活气息。

此次美食评选的核心在于佛味,具备显著地域特征方为首选,无论菜肴、羹汤又或小吃。评选过程中,专家、业界评委之间颇有些争论,既有粤菜普适性与区域创造性的考量,也有同类产品技艺水准与社会认可的讨论,目的皆为凸显佛山地理、物产、历史文化及经济所造就的城市食生活、食生产特色。

108道菜点,固然只是成千上万且不断丰富的佛山饮食品种之冰山一角,而人们恰恰可借这浮出的尖部,一窥隐于佛山“饮食海洋”水面下的深邃与庞大。

清蒸河鲜,代表的不仅是某道菜,而且是一个地理标志、一种江河生态、一道美食风景。正如凤城四杯鸡背后有无鸡不成宴的风气,也有一鸡成百味的创意,“佛味全席”实可窥纹知豹。鱼生、鱼羹、鱼滑……河海之气扑面;蒸猪、碌鹅、腊鸭……六畜之用泛行;粉葛煲汤、竹笋油焖、苦瓜刺身……田园之风仍在。水中游的、栏里育的、地里长的,一道道、一种种,共同组成端上桌面的“佛味”。

正如“全席”仅为数量的代指,“佛味”亦是意念的喻义,而“佛味全席”在可供作参考的评价标准之外,开启的是人们对地方美味、城市韵味的梳理与想象。每个人都怀有心念所在的味蕾记忆,而共同记忆最闪亮的那些星星点点,便是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引以为傲的“舌尖上的光荣”。从这个意义上,专家评审只是代言的角色、张榜的过程,结果早已自然浮现于800多万佛山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舌尖上的光荣”,便是佛味生活之中的一种气质与光泽,从乡土到城市、从素朴到精致、从留恋到向往,物象背后是习俗、观念与过去未来、世风人情。

“佛味全席”评选结果的发布是一次结束,更是一个开端。它以味道的故事为引子,开始讲述更多关于岭南水乡地域的生活故事、文化故事、城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