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海通过人防+技防加强摩电整治

识别系统“眼尖”不戴头盔不放行

来源:珠江时报2020年12月05日    

珠江时报讯(记者/周钊泷通讯员/钟显强)出行不戴头盔,曾是南海开展摩电整治最头疼的问题之一。除了教育劝导,还有什么好方法?早前,南海率先在桂城叠北社区推行头盔识别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摩电出行必须戴头盔已成为叠北社区居民的共识。为何头盔识别系统有这般“魔力”?12月4日,南海召开摩电整治现场会,组织媒体参观。

叠滘路是叠北社区进出社区的主要通道,每天都有许多货车、小车和摩托车由此进出。为规范出行秩序,叠北社区从8月开始引入一组“三合一”智能化管理设备,将进出村口的路段分为机动车道、摩电专用道、人行道,有效避免抢道行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摩电专用道还设置了头盔识别系统。也就是说,摩电出行的市民只有在佩戴安全头盔的前提下,设备才会开闸放行。“这套设备‘眼睛很尖’,能准确识别头盔和帽子,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很低。”南海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宣交室副主任凌霞介绍,要是忘戴头盔,可在村口两侧的共享头盔租借点租用头盔,预付100元押金即可免费借用头盔48小时。

得益于此,叠北社区头盔佩戴率越来越高,摩电出行必戴头盔已成习惯。目前,除了桂城叠北,丹灶仙岗同样安装了“三合一”系统及共享头盔箱,效果显著。

除了技防,南海区还以人防规范摩电出行行为,里水赤山村就是范例之一。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志愿者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都会在重要路口站岗,提醒村民规范出行。

“最高峰的时候,有100多名执法人员分成多个小组上街开展教育劝导工作。”南海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里水中队副中队长关务安介绍,自9月至今,里水镇日均摩电违法行为减少80%~90%。接下来,赤山村还将通过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市民安全出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