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换“新颜” 村民逛“绿廊”
丹灶西岸村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

■改造后的西岸站涌水清岸绿、风光秀丽。

一排新种的紫荆树沿着河岸生长,郁郁葱葱,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长廊。“绿廊”下碧波微荡,有鱼虾畅游;岸边干净整洁的人行道,村民正悠闲漫步……如此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景,正在丹灶镇西岸村徐徐铺开。
一河两岸升级提升
一场秋雨过后,记者走进丹灶镇西岸村,第一印象就是整洁、有序,水泥路面平整干净,空气中有青草和泥土的清新味。沿着西岸站涌旁的西岸大道往河岸方向走,不远处更有小桥流水人家。
西岸站涌位于丹灶镇樵金路东侧,毗邻西岸大道,是西岸电排站出水河涌。2019年,西岸站涌完成了扩宽整治,该工程按照“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且不致灾”的标准设计,整治河涌长度为1552米,新建了2座交通桥和3座兼具通车功能的节制闸,进一步满足周边村民出行需求。
今年7月,丹灶镇决定对西岸站涌两岸绿化景观进行提升,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换“新颜”。据丹灶镇水利所相关人员介绍,该工程总投资超300万元,包括优化提升沿岸绿化、修复破损混凝土路面、划定停车位、重新安装路灯、增设保安亭等基础设施。
目前,工程已完成植草砖铺贴5789平方米,压顶石铺贴2691米,人行道1443平方米,草皮铺5465平方米,栽种宫粉紫荆436棵,计划年内全部完工。
丹灶镇水利所相关人员表示,通过整治进一步解决原有河涌断面狭窄问题,提高河涌过流能力,配合重建的新西岸电排站,有效减轻丹灶镇罗行片区的排涝泄洪压力,保障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沿岸的绿化提升形成一条绿色生态碧道,营造美丽的水生态环境,助力丹灶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间”。
村民休闲再添好去处
近年来,西岸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人居环境实现大提升,随处可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景象。
除了西岸站涌的改造提升,西岸村还积极撬动上级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内祠前涌进行整治提升。
据介绍,该工程改造总长度约500米,今年8月动工,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其中,东段长度300米已对两岸原挡土墙提升30厘米,并在两岸铺设绿化草;西段200米已进行打水泥桩护土和河岸工程提升,全面提升农村环境。
此外,西岸村还结合“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不定期组织村中巾帼志愿者,带领村民对西岸站涌、祠前涌等村内河涌两岸进行大清理,往日垃圾、杂物乱堆放的景象不复存在,换来的是绿树碧水相映照,两岸村民悠闲纳凉的和谐画面。
“现在,每天晚饭后总会和几个朋友来涌边逛几圈,一天不来心里就‘空落落’。”村民何伯说,河涌升级改造后,老人小孩又多了休闲好去处,“现在大家的素养越来越高,村内小巷小道都干干净净的,这样的农村才是宜人宜居的‘新农村’。”
西岸村正发生着美丽蝶变,迸发出新的生机。村内河涌换“新颜”、村前公路改造提升方便村民出行、高标准农村公厕先后建成投用、机耕路实现硬底化为渔民打通“致富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近年来西岸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吴泳通讯员何燕贞冯锦华
(《河涌换“新颜” 村民逛“绿廊”》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上一篇:徒步三龙湾 青年话友谊
- 下一篇:识别系统“眼尖”不戴头盔不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