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爷爷去植树
◎张淑兰
又是一年植树节。在家乡,我挥锹培土,种下了一棵树。
每年种一棵树,这是爷爷临终时立下的规矩。从我记事起,一到阳春三月,爷爷就会背上干粮,拿上一壶水,然后带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上山植树。有时我也想跟着爷爷去植树,可是奶奶说,好多山上没有路,他们都是顺着石崖爬上去的。
一个春天的晚上,爷爷吃完饭就对奶奶说:“石头山的路修好了,明天我先带些树苗上去,一会你给我收拾收拾。”
石头山是我们村一座最高的山,因为山上都是石头,所以村里人就称它为石头山。这座山很荒凉,一年四季看不见几棵像样的树,为了让它披上绿装,在两年前爷爷就带领村人去修路了,可是由于此山地形复杂,再加上乡村人家工具简陋,所以这路修起来就费时费力。
听说路修好了,我就赶紧央求爷爷也带我去植树,爷爷想了想,就爽口答应了。出发时,爷爷就像一位奔赴战场的老兵,他一手拿把老头,一手牵着我的手,背上还背了一个大袋子,袋子里装着一些树苗和我们备用的干粮和水。
路上,春风习习,空气中氤氲着浓郁的青草味和馥郁的花甜味,几只小蜜蜂和蝴蝶在花间忙碌着,远处不时传来鸟儿振翅飞翔的噗噗声。那刻,我像一只欢快的小兔子,时不时地脱开爷爷的手,一会儿在路边摘花弄草,一会儿在山间跳来蹦去。上石头山时,我害怕极了,紧紧地拉着爷爷的手一刻也不松,因为这路可不敢乱跑,它的一边是悬崖,另一边是峭壁。
上到山上后,我们稍微休息了片刻,就一起去巡山。爷爷找到一块松软肥沃的土地后,便开始整地挖坑。坑挖好后,就把带来的小树苗栽进去,然后我扶苗,他培土,很快一株株小树就种在了石头山的土地上。树栽好后,我看见爷爷的手上长出了一个血泡,我问爷爷疼不疼,爷爷说这点血泡算啥,你看对面那座山,现在看上去绿油油的,那都是我和乡亲们一棵一棵种下的树。守护一棵树的成长,就和守护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样的,哪棵树死了,哪棵树被人砍了,我心里都一清二楚,前些年生活苦,我守山时带的都是窝窝头,有时候没水喝了,就把河水当茶饮,手上起了老茧,脚上起了血泡,我不是都咬着牙关挺过来了嘛!听了爷爷的一席话,我这才明白奶奶为什么常骂爷爷说不要命了,原来爷爷为了一个绿色的梦,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
爷爷守护着我的成长,也守护着树的成长,他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美丽的家园,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从我上一年级起,爷爷每年春天都会带我去植树,他说种树就是种德,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播下一片绿荫,不仅可以造福子孙后代,还可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每年跟着爷爷去植树时,他总喜欢给我讲典故,像诸葛先生的“八百株桑树”的故事,我至少听过十遍。这个故事讲的是诸葛先生病危的时候,在遗书里写到:臣家有桑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诸葛先生告诉刘禅,不需要给他子孙任何奖励,自己的“八百桑树”就是遗产。那时候我虽小,但总能被爷爷讲的典故浸润着,被树的清香熏染着,以至于我长大后,面对喧嚣的尘世总能一身清风,淡泊宁静。
爷爷一辈子未曾离开过土地,最后也是倒在他浸满汗水的土地上。临终前,爷爷和诸葛先生一样,也写了遗书,他告诉我们,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是我们的责任,每年种一棵树是我们的义务,这是他立下的规矩,人人执行。
爷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长,又是我们村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他的话我们没人不听。爷爷走后,我们开始守望着家乡的这些树,我们为它们浇水、施肥、修枝,我们是农民的孩子,传承着对土地的热爱,我们是党的后代,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实现一个老党员的心愿。
每年植树节,我都会在家乡亲手种一棵树,然后守望着它的成长。当这一棵棵树汇聚成林,拥抱青山时,我总会激动地告诉大家,爷爷的愿望实现了!
(《跟着爷爷去植树》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