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诗海我自乐
◎孙遥
我最喜欢悠然泛舟于诗海之中,耳畔缭绕着乐府旧音,船下流淌着中华文明,还不时有美妙绝伦的诗句化作浪花轻拍在船板上,真是“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诗歌之美在于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沐浴后换上露珠织成的新装,在朦胧的雾气中与你捉迷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你瞧,那一只只黄澄澄的生灵此刻正朝着姹紫嫣红的美景“嘎嘎”惊叫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令诗人心动的秋水伊人如今身处何方,为何空余满树红艳来凭吊她的美丽?“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作者宏观千百年历史的画卷,苦思冥想为何江月长明而人生苦短,但困惑与不解却消融在赏月的欣喜中了。
诗歌之美在于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莲叶平铺的无际渲染了天地的壮阔,以红日衬托出出水荷花的娇艳欲滴;“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适的小乡村点缀在青山绿水中,诗人隐居于此,一阵阵欢声笑语将诗人拉出梦乡,望着窗外稚童的天真活泼,怎舍得再去做别的事呢?
诗歌之美在于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调皮的秋风卷走了作者的屋顶,但换来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随着作者悲凉的目光窸窣落下,滚滚的长江却带不走作者对韶华易逝、潦倒困顿、壮志难酬的伤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却别有新意,作者当时“春风得意马蹄疾”被重用变法,想到革新能扭转唐朝的国运,哪怕气氛再悲凉也阻挡不了兴奋之情!
诗歌之美在于冬。“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怎能不让人联想到“梅妻鹤子”林逋在月下黄昏清水边独步、享受地将鼻子凑近梅花嗅吸清香的情景呢?“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谁又能相信年逾花甲的陆放翁居然能拥有如此充满童真的想象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使是艰苦恶劣的军旅生活也无法磨灭作者心中的乐观、开朗,他仍用生花妙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清新壮观的飞雪图,给边塞平添了温暖和生机。
诗歌之美在于我们对它的热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试问如果没有像我们一样爱诗赏诗背诗的人,数十代人的心血能流传至今吗?所以,诗歌的美需要我们去发掘传承,你愿要庸俗的“檀板金樽”还是“相狎微吟”呢?
(《泛舟诗海我自乐》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夜露晨光润花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