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塘社区
筑美景提内核 打造“美村”样本

■近年芦塘致力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居民幸福感。图为芦塘新村公园

“几年前村里还鸡鸭乱飞、杂物乱堆,路也不好。现在都变好了,环境一点儿都不比城里差!”5月12日,谈起狮山镇芦塘社区的变化,60岁的村民吴叔深有感触。
走进芦塘社区,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楼房掩映在层层绿树中,一湾碧波在微风吹拂下荡漾出圈圈涟漪。三两村民围坐谈笑,爽朗笑声把村庄点缀得分外有烟火气。村里村外、家家户户旧貌换新颜,让人耳目一新。芦塘社区的美丽嬗变,正是狮山镇罗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源泉。
打造生态文化园六大项目提升村庄颜值
早在2017年,芦塘社区就吹响创建“美丽文明村居”号角,并于去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经过2年多的文明建设,社区的环境和文化内涵都大大提升,文明乡风随处“绽放”,但芦塘并不满足于此,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快。
“去年和今年,我们加起来一共谋划了6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当中,相信村民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芦塘社区党委委员白凤群说。
6个项目包括雅一、雅二、彭边、涌头、旧二经济社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工程,以及芦溪生态文化园建设工程,每个项目除了提升环境,还附带文化输出的特质。尤其是芦溪生态文化园,该项目将盘活农地资源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学习教育、品味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据介绍,芦溪生态文化园位于旧村村口,占地面积超过100亩。此前,该区域有着大量田头棚,存在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不全、影响环境等问题,与美丽乡村建设不相适应。为此,芦塘社区整合了相关农地,结合乡村振兴主题推动芦溪生态文化园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在设计阶段。
《芦溪生态文化园设计方案》里显示,园区拟分为5大主题区域,包括党建文化(组织振兴)、教育文化(人才振兴)、农耕文化(生态振兴)、孝德文化(文化振兴)和产业文化(产业振兴),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参观动线和功能,也会融入芦塘的特色文化。“建成之后,这里就是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白凤群充满信心地说。
除了文化园项目,其余5个项目都集中于村庄的环境提升,将新修建篮球场、停车场,加强绿化建设和党建宣传等,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深挖本土资源
打造﹃华佗诞﹄品牌
去年初,芦塘社区村史馆启用,挖掘整理先贤思想、精神及其先进事迹,将芦塘社区800多年的历史风貌和发展历程展示出来。“我经常带着5岁的孙子去村史馆逛,虽然他认不了多少个字,但至少能感受芦塘这个养育他的地方是如何演变至今的。”吴叔笑道。
走进芦塘社区,可以发现村道旁贴着不少宣传展板和标语,内容涵盖芦塘历史、村中好乡贤等正能量故事,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村规民约等,展现丰厚文化底蕴,传播新时代正能量。
“我们以宣传牌的形式在芦溪路展示芦塘的‘前世今生’。”芦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叶炳泉曾表示,芦塘社区有着8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做好文化资源挖掘工作,可以让更多人更好地感受芦塘美。
为传扬800年古村医者仁心、孝亲爱长的美德,芦塘社区将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华佗诞”节庆。去年5月22日,也就是农历四月十八日,芦塘社区举办首届“华佗诞”民俗文化活动,组织医生为居民义诊,同时举行晚会、养生千叟宴,打造既有传统芦塘印记,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华佗诞”。
“依托芦塘社区清新优美的村居环境、静谧古朴的民居建筑和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华佗诞’可以传承孝德精髓,弘扬乐善养生之风,力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叶炳泉说。芦塘社区紧邻佛山西站,“华佗诞”在引导居民注重健康的同时,还能通过高铁经济圈的辐射,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品牌,辐射到周边,助推芦塘社区成为南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
芦塘社区注重文明风尚的传承和培育,通过举办孝心子女、最美家庭、芦塘十大志愿之星的评选活动等,活化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崇德向善的思想。
芦塘社区还创作村歌《芦塘美》,歌词着眼于村居人文风貌,立足于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反映美丽文明村居的历史传统美德,用音乐唱响了无数村民对自己村居文化的深情。
文/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杨世聪通讯员白凤群
(《筑美景提内核 打造“美村”样本》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