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毛从军记》有感
◎灯湖中学八年级
林文宇
几天前,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满脑子都是《三毛从军记》里的剧情,想到如今的和平是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敬佩之情,同时也坚定了我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决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为三毛的小男孩,父母都死于日本侵华战争中,无奈之下他当了兵。就这样,十岁不到的三毛就参军了,对于现在来说这是个再好不过的读书年龄,而在当时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三毛从军没有当年木兰从军的豪迈,木兰英勇善战,他懦弱胆小。在军营里,他曾将自己扎进稻草人,差点炸死师长,抬不起木杆,闹出了许多笑话。困难没有让他屈服,他不畏强敌,想做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来保家卫国,但理想要成为现实,在那个年代,难度不亚于登天。他加入了敢死队,做了师长的勤务兵,他还参加了突击队。在一次战争中他想出一个绝妙的计谋,跟战友一起打死一批鬼子。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和战友回到家乡,却发现四周一片荒凉。在那个战火纷飞暗无天日的时代,三毛仅仅是个缩影。多少孩子从小丧失父母孤独无助,多少孩子因此当兵甚至战死沙场。正因为有无数的“三毛”,才有我们今天的和平。
我们生活的环境,与三毛那个年代截然不同。现在我们可以在书本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开满丁香的校园里自由成长。被花香陶醉着,被知识熏陶着,谁还记得三毛那个年代是如此难熬呢?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在当今社会看来是如此平常,谁还记得当年动荡不安的可怕?谁还记得当年在炮火连天的战争中,有多少人为如今的和平流过鲜血?这部电影唤起了我们的回忆,引起我们深思。
《三毛从军记》虽有一个又一个搞笑片段,却饱含辛酸。作者隐忍地表达了对战争的讽刺和憎恶,以及对和平的期望。“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使命,奋发向上。要知道,少年强则中国强。
(《观《三毛从军记》有感》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