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

桂城举办“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卫健部门提醒防治是关键

来源:桂城社区周刊2021年12月01日    

■“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 ”的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11月30日上午,“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新冠病毒疫苗映月接种中心举办,工作人员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并耐心向市民普及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借此机会,桂城社卫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吴仿东就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防治等市民关注的话题进行逐一讲解,让大家了解艾滋病,做到正视艾滋,理性面对。

活动由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桂城卫健办、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

感染艾滋病要坚持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尚不能治愈。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21年的最新估计,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球已有7750万人感染HIV病毒,347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HIV病毒感染人体后,重点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电脑,那HIV病毒就专门攻击杀毒软件,等它把杀毒软件‘击败’后,其他病毒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进来,随心所欲地破坏电脑。”吴仿东介绍,因此艾滋病患者很容易出现一些肿瘤疾病,死亡的概率也比正常的人高很多。

艾滋病毒感染虽然不可完全治愈,但如果坚持抗病毒治疗,可使病毒载量(体内病毒数量)大大降低,艾滋病毒在体内的进展可以放缓到“近乎停止”的水平。艾滋病毒停止复制,使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保持良好状态,保持劳动能力,从而延长生命。

市民不必“谈艾色变”

吴仿东介绍,艾滋病虽然是一种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说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社会疫苗”、综合干预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情况下,坚持每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在发生高危行为的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也可减少感染风险。只有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意识到风险,才可能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措施。

“应检尽检”是发现感染者的重要措施。发生高危行为后应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出现艾滋病方面问题,应第一时间到各级疾控中心免费咨询检测并及时转介治疗。目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提供免费、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同时,吴仿东提醒市民,艾滋病是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坐在一起吃饭等一般的社交活动传播,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必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艾滋病携带者,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他们,尤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让患者也能享受平等的待遇。

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性传播:包括异性及同性之间的性接触,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通过带病毒的体液进行交换传播。

血液传播: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均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共用未经消毒的剃须刀也存在感染的风险。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孩子受到感染。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冬冬实习生张雅琪通讯员罗建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