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将全面加强水环境工作,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百条碧涌绿丝绦”在丹灶穿淌不息

■丹灶治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绿涌碧道成为靓丽风景。通讯员/简永明摄

■经过整治的低田涌水清岸美。通讯员供图
近日,丹灶镇水环境治理指挥所、丹灶镇河涌办工作人员与康明斯恩泽(广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前往泥涌窦涌,查看泥涌窦涌现状,讨论下一步整治计划。
近年来,丹灶按照上级《水环境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理实施方案》的部署,全面加强水环境工作,坚持生态环境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百条碧涌绿丝绦”的规划蓝图变成现实。
让污水源头“断链”
丹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水清岸美的生态宜居丹灶,为高质量发展绘就绿色生态底色。
2022年,丹灶治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完成45.5公里截污管网建设任务,污水管网排查修复5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2公里,管网缺陷修复共110处;完成11.6公里碧道建设任务;完成南海中小企业工业园以及南沙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治水成效明显。
春日三月,官山涌公园旁的黄花风林木悄然绽放,鲜花点缀树头,倒映在官山涌水面,绿涌碧道随风荡起波纹,传递着春天的气息。经市测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官山涌年度水质均值为Ⅳ类,达到年度均值考核目标。同样达标的还有罗行河(大岸),年度水质均值为Ⅱ类;大洲河(北段)年度水质均值也进一步提升。
污水治理关键在于源头,只有污水源头“断链”,才能给河涌注入潺潺活水。去年6月,金沙城北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容工程项目建设;10月,丹灶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启动;10月底,镇建工股对污水处理厂地块进行受监技术交底,并开展支护桩、加固桩以及护坡喷毛等施工工作。同时,开展工业园“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行动,南海中小企业园、南沙工业园已完成整治验收。
多措并举推进水环境治理
在新征程上,丹灶锚定水环境治理工作目标,持之以恒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让“百条碧涌绿丝绦”在丹灶穿淌不息,共同描绘人水共生的幸福美景。
2023年第一季度,大洲河北段如火如荼忙碌起来。今年,丹灶持续推进大洲河北段整治工程,涵盖丹灶镇截污管挤外水工程、排水单元达标整治项目等10余项。工程完工后,河涌断面狭窄问题将得以解决,涌容涌貌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官山涌流域水环境治理,也是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丹灶围绕“水质改善、项目加速”两大目标,大力推进官山水系流域治理项目工程,计划年底完成25.62公里设计管网的建设,力争完成丹灶城区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新建扩建工作并通水运行。同步开展官山支Ⅰ涌、环山沟、西岸站涌3条示范河涌创建工作。
今年,丹灶将积极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有效提升丹灶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力争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哪个颜色最能表达靓丽宜居城市?绿色。
绿色是丹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泛舟游览有为水道,两侧绿植郁郁葱葱;行走翰林湖碧道间,看花开花落感受绝美四季;眺望波光粼粼悠然仙湖,蜿蜒绿道构筑成惬意小径……在丹灶随处可见水清、坡绿、岸美的画面,满眼绿色,令人心旷神怡,这便是靓丽、宜居最好的证明。
“丹灶将分类整治、‘对症下药’,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丹灶镇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丹灶计划新建污水管网75公里,修复污水管网5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4公里,修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缺陷点50个,整治清淤2个暗涵等,避免生活污水直排入水库造成污染,力争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对于黑臭水体整治和工农业污染防治工作,丹灶组建城乡黑臭水体巡查组,每周两次对市控断面、黑臭水体、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领域涉及河涌进行巡查,开展精细化调水活水、涉水行业整治提升,建立水环境治理应急处理及预警制度,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西联五甲工业区、联沙下良村工业区、南沙逢拱工业区均为工业密布区域,丹灶对此建设“污水零直排区”,规范园区企业排水行为,严格落实排污许可、排水许可制度,持续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河涌、重点行业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
接下来,丹灶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上级工作安排部署,持续加大丹灶镇内主要河道“四乱”“碍洪”问题整治力度,对河道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促进江河两岸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
文/珠江时报记者吴玮琛通讯员李晗毅
(《让“百条碧涌绿丝绦”在丹灶穿淌不息》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