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农民
◎甘玉霖
我的父亲是有机会跳出“农门”的。那是解放初期,国家照顾烈士后代,父亲被选派到烈士子弟学校读书。然而,待了几天后,父亲担心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便跑回了家。与父亲一起选派去读书的,后来都当上了“国家干部”,只有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农民。
父亲是长子,他有五个弟弟和三个妹妹。祖父英年早逝,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几个叔叔在父亲的安排下都学了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手艺,眼看着叔叔和姑姑们的生活一家比一家好,父亲脸上挂满了笑容。
父亲干农活远近闻名。田间地头山上山下,无论什么活儿一到父亲手里,就像变戏法一样,一会儿就做好了。父亲侍弄过的菜圃,平整得像一本本书,没有丁点儿杂草。父亲在长年累月的劳作中磨炼出了好身手,即使快八十岁,干活的速度,许多年轻人也比不上。
父亲特别爱护劳动工具。劳动前,父亲都要将农具磨得锃亮锃亮,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次用完后就将农具洗净擦干,然后镰刀、犁耙、锄头各归各位,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楼上的工具间。有一次,我锄地,不小心锄到一块石头上,父亲心庝了好半天。
父亲当了十几年的生产队长后,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别人都是挑选离家近的“良田”,而我家承包的却是别人挑选剩下的“山田”。山田不仅离家远,不好侍弄,而且产量低。
父亲脾气大,嗓门也大,做事雷厉风行。他当生产队长那些年,我们队年年评为先进。左邻右舍谁家办个红白喜事,父亲的大嗓门一嚷嚷,大家都服服帖帖,各自干活,井然有序。父亲把公家的事、邻居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每次,他都比别人干得多。
小时候听他讲得最多的话就是“饭要吃饱,歪门邪道的事情不要干”。我以为,当农民的父亲实在是讲不出什么大道理。直到我参加工作,当上人民教师后,才真正明白那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的含义:成才先成人,做人不仅要身体好,而且要品行好。那句话时刻警醒我,激励着我。
有一次,我和父亲一起看电视,当电视中出现某个贪官忏悔,痛哭流涕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不该……”,父亲很生气:“农民有这样的儿子吗?这是农民的儿子吗?”在他看来,农民的儿子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我的父亲是农民》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麦场上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