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各社区开展迎端午活动
包爱心粽子 送高龄长者

■建设社区志愿者们巧手包粽子。
端午节即将到来,近日,丹灶镇建设社区党总支部联合建设社区幸福院,开展“迎端午,品鲜美粽子扬传统文化”活动,志愿者齐聚一堂包粽子,并将粽子送到社区长者手中。
仙岗社区、银河社区也分别组织志愿者制作粽子送给困难群体。
社区长者收到爱心粽子
“我要报名!”一听到社区要开展包粽子活动,建设社区志愿者芬姨、好姨立即报名参加,其他志愿者一呼百应,主动领取“任务”。
“我来选购食材!”志愿者华姐主动报名,并领取了采购食材的“任务”。其他志愿者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清洗糯米、浸泡绿豆、腌制五花肉……经过努力,一切准备就绪,大家动起手来制作粽子。
只见芬姨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交叉折叠出斗笠的形状,然后按照配比放入适量糯米、绿豆,加上一块五花肉后,再加上一勺子糯米压实。随后,将粽叶反向折叠,经过多次包裹折叠后,用绳子牢牢绑紧。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120个粽子很快就制作完成。
经过烹煮,香喷喷的粽子新鲜出炉。随后,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学生及社工分成几个小分队,为社区80岁以上长者送上爱心粽子和节日祝福。
此外,仙岗社区、银河社区也分别组织志愿者制作美味的粽子,送给社区困难群体。
手工包粽子味道更鲜美
每逢端午节前夕,丹灶家庭主妇们总会提前采购食材,为家人制作美味的粽子。“以前经济条件不好,一般只会做碱水粽或白甜粽。”今年68岁的仙岗社区居民霞姨介绍,儿时物资匮乏,端午节能吃到甜糯的粽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会在粽子内加料,丰富粽子的口感。例如在糯米中加入绿豆仁,为粽子增添一丝豆香味;或加入一片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吃上一口,肉香四溢,特别有满足感。
如今,人们对粽子口感的追求仍在不断提升,冬菇、虾米、干贝、鱿鱼、板栗、芋头、叉烧等食材也会被加进粽子里。而馅料越来越丰富,包起来难度会增加不少,因此十分考验制作者的技巧。霞姨说,包粽子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每种食材的比例都要精准掌控,切勿因过量导致粽子无法包裹。
霞姨说,现在购买预制粽虽然方便快捷,但她还是喜欢手工制作粽子,一来食材足够新鲜,还可以根据个人喜爱的口味选择原材料,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粽子。再者,这也是一种特别的过节方式,仪式感满满。
医生建议
胃酸过多者不宜多吃粽子
端午节将至,很多市民都会吃粽子,但要注意不要过量食用,避免消化不良。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肾)内科主任张静珊提醒,糯米会刺激胃酸分泌,胃酸过多者不宜多吃。此外,粽子要趁热吃,因为糯米放凉后,硬度、粘性和咀嚼难度都会显著上升,会给消化增加难度。
对肠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吃肉粽需要趁热食用且勿过量。糯米质地柔软,猪油在高温状态下是液态,容易与胆汁混合,胃肠功能正常的人群消化起来不算困难。但是,一旦变冷,猪油凝固,吸附猪油的糯米硬度也会上升。粘而韧的东西本来就很难嚼烂揉碎,再与遇冷凝固的饱和脂肪互相包裹,在胃肠里很难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系统的负担就会更重。
粽子作为高血糖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是否只能“望美食兴叹”呢?实际上并非如此。张静珊表示,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个头小、无油的粽子,并在吃粽子的同时食用一些绿叶蔬菜、瘦肉、豆制品等,会延缓消化速度。
“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选择添加杂粮豆类的粽子,让食材消化速度变慢,可让餐后血糖反应适当下降。”张静珊说,粽子可作为主食,让人有一定的饱腹感,但吃粽子后切勿再吃过多淀粉类食物,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肠胃蠕动消化。
温馨提醒
自制粽子避免反复加热食用
家庭自制粽子时,一定要在正规平台购买新鲜的食材;选择好粽叶和粽线,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翠绿的粽叶,使用干粽叶前要用水泡或水煮软化。尽量采用素色棉麻线捆扎,松紧适度;自制过程中食材、器皿、工具要注意清洁卫生,生熟、荤素材料需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特别要注意的是,自制粽子可用高压锅、小火焖煮等方式,确保粽子蒸熟煮透后再食用。此外,家庭自制粽子不易储存,建议少量包制,即包即食,避免反复加热食用。
鲜食粽子尽量冷藏保存
端午节天气炎热,粽子容易酸败,一定要妥善储存。购买预包装的粽子后应按照产品标签要求来存放,确保在保质期内食用。产品打开包装后应尽快食用。散装粽子和家庭自制粽子的保质期比较短,最好随买随吃、随包随吃,避免变质。鲜食粽子应尽量冷藏保存,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没吃完的粽子再次食用前应确认没有变质,并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吴玮琛
(《包爱心粽子 送高龄长者》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