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传家亦芬芳
◎管艳艳
我对书的喜爱源于父亲。
父亲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每天手不释卷。从会说话起,父亲就教我背诗,每天一首。儿时不知诗为何物,背完能得到父亲的夸奖,有时还赏块糖,心里就美滋滋的。
父亲喜欢读书,一天到晚捧着书。我很好奇,不知书里有什么。我学着父亲的样子翻书看书,看不懂就缠着父亲讲。父亲一边讲,一边教我认字,时间长了,慢慢地认识了不少字。
父亲特意给我买小人书,图配文,有故事,有情节,图文并茂,非常好看。记忆最深的是《鸡毛信》,看了一遍又一遍,都快把书翻烂了。后来父亲又让我背《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每天父亲看书,我守在旁边背,不懂的就问,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书。
父亲爱藏书。我家最多的就是书。小时家里条件不好,没有书柜,父亲把书摆在窗台上,柜子上,炕头上。记忆中我家三间小平房,每间屋子都有书,无论走到哪儿,随手就能拿到书。开卷有益,我们泡在书堆里,耳濡目染,慢慢都对书产生了兴趣。
一年级,我已能看大部头小说,《大刀记》《连心锁》《林海雪原》,见大哥整天看《西游记》《水浒传》,我也抢着看,有些字不认识,依据上下文,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喜欢上天入地,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见识了一百单八将,个个有神通。
三年级,父亲开始教我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父亲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做有心人,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记录下来。读书要善于思考,及时摘抄好词佳句。反复朗读,记忆成诵。读写结合,文学素养显著提升。看得越多,理解能力越强,对书的兴趣越来越浓。
每天晚上,父亲带我们兄妹聚拢在煤油灯下看书,四书五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随便选,随便看。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激情澎湃。在书中,我们与先贤交流,与智者对话,结识千古风流人物。读书让我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更精彩的人生!
时光如水,逝者如斯。弹指间父亲已离我们而去,但读书已变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家风沿袭下来,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同阳光和空气,伴我们左右,与我们同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读书能致远!
春风徐徐,旭日冉冉,花香袭人。临窗而读,沐着暖阳,品着香茗,书香、花香、暖阳交织在一起,芬芳了岁月,醉了时光。
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春意融融,姹紫嫣红开遍。人间芳菲日,读书好时光。不负春光,珍惜韶华,只争朝夕,发奋苦读,积蓄力量。
(《诗书传家亦芬芳》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