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镇第二小学 “臻美教育”助学子成长让美浸染每个生命

■作为丹灶二小的“王牌社团”,民乐社团历年来在各级比赛中大放光彩。 通讯员供图
夏末时分,记者走进丹灶镇第二小学(简称“丹灶二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容校貌、学生脸上自信大方的笑容,还有在校园回荡的琅琅书声。近年来,丹灶二小紧紧围绕“臻美教育”品牌,通过创新方式不断优化提质教师队伍,打造多彩缤纷的学生社团,搭建起家校和谐交流的桥梁,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质学子,让美浸染每个生命。
“以老带新”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目前,丹灶二小拥有在校学生超2000人,在职教师超130人。随着学校逐年扩招,每年教师队伍都会迎来一批新老师到岗。如何帮助新老师适应角色转换,迅速站稳讲台?在丹灶二小校长陈志宁看来,“以老带新”“师徒结对”是破解这个难题的“不二法门”。
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站稳讲台,丹灶二小要求每一位新老师都要上一节展示课,在同科组其他老师评分通过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执教。此外,丹灶二小还通过资深教师与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资深教师拥有多年‘实战经验’,能在经验上、方法上给予新教师更多帮助,让他们少走弯路;新教师也能为学校教研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更好更快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陈志宁表示。
此外,丹灶二小还注重对于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区、镇骨干教师队伍打造,还积极打造校内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推动全校教学教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还坚持以学科科组为单位,每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各教师针对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分享研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校的语文科组更成为丹灶镇的品牌科组,屡获嘉奖表彰。
打造高质量社团促学生发展
民乐社团传来优美的弦乐声、合唱团稚气歌声悠扬、毛笔社团书韵飘香、击剑社团传来阵阵高声呐喊……伴随着每天下午第二节下课铃声,丹灶二小校园开始热闹起来,到处是学子们的欢声笑语。
近年来,丹灶二小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根据学校特点与教师的特长安排调整社团项目及上课的内容,开设民乐、合唱、击剑、书法、篮球、田径、足球等20多个社团,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把爱好逐步变成特长。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发展了特长、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推进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值得一提的是,丹灶二小击剑社团创立已有8年时间,在市、区、镇等多项比赛中斩获佳绩,如2020年获南海区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组击剑比赛团体二等奖等,与民乐社团并称丹灶二小学生社团“双子星”,享有较好的口碑和知名度。
“希望击剑、民乐等‘明星社团’的打造,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发展‘打开一扇窗’。”陈志宁说,学校除了肩负学科教育、艺术教育的重任,还要通过培育类别多样的社团,进一步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多个学生社团“百花齐放”,也是对“臻美教育”最好的诠释,希望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好感受“美”的概念。
多举措推动家庭教育“复位”
“作为一名外地人,我的女儿能接受到这样优质的教育,我真的很感激政府,也很感谢学校……”今年6月,陈志宁收到一封“特殊来信”和一笔善款,让他感慨万分。该信是6年级毕业班一名学生的家长亲笔信,表达了对学校、对政府的感激。陈志宁也提笔给这名家长回信,并将善款原数返还。
简单的一封信,三两行质朴文字,是学生家长对丹灶二小的认可,也是“新市民”对于丹灶教育的肯定。长期以来,作为一所拥有众多“新市民”子女学生的学校,如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教育,也成为丹灶二小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学校、家庭,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强化联动,缺一不可,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护航。”陈志宁说。
今年开始,丹灶二小着手开展“新型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希望通过系统研究,寻找到推动家庭教育再上台阶的“金钥匙”。
“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就是学校的一面镜子。”陈志宁认为,小学是学生人生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学校也将紧紧围绕“臻美教育”品牌以及“让美浸染每个生命”的办校理念,积极打造高质量乡村小学,为每位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培养出一批批品质优、道德好、行为美的“臻美学子”。
文/珠江时报记者吴泳
通讯员李丽鸿
(《丹灶镇第二小学 “臻美教育”助学子成长让美浸染每个生命》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