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19年05月0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5851980

    • 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

    第01版:5851981

    •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6点要求

    第01版:5851982

    • 学习园地

    第01版:5851983

    • 习近平总书记四月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汇编

    第01版:5851984

    第01版:5851985

    • p120

    第02版:5901999

    • 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精神和要求强化南海的使命担当

    第02版:5902000

    •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项目

    第02版:5902001

    • 争当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第02版:5902002

    第03版:5801962

    • 第一书记进村居 村居焕发新气象

    第03版:5801963

    •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第03版:5801964

    • 拟投入 10亿元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第04版:5881996

    • 致敬大城工匠 挺起湾区制造业脊梁

    第06版:5841978

    • 弘扬劳模精神 奏响全社会奋斗强音

    第06版:5841979

    第07版:5891997

    • 凝聚青年力量 激发新时代青春活力

    第07版:5891998

    • p34

    第08版:5811965

    • 非法占用农用地触犯刑法

    第08版:5811966

    • 远离场外配资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第08版:5811967

    • “东平一号” 涉黑案28人被判刑

    第09版:大声公

    • 南海外贸企业可享受系列扶持
    • 整治环境问题 邀请市民见证
    • p102

    第10版:5871988

    • 南海评大城工匠 企业职工受鼓舞

    第10版:5871989

    • 记者跑腿

    第10版:5871990

    • 涓涓爱乡情 筑梦大湾区

    第10版:5871991

    • 香港荃湾葵青区妇女会参访团到访南海

    第10版:5871992

    • 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一行到南海考察调研

    第10版:5871993

    • 香港新界社团联会屯门地委会交流团到访南海

    第10版:5871994

    • 做好配套措施顺利推进工业园改造

    第10版:5871995

    • 希望多刊登南海本地的招聘信息

    第11版:5831972

    第11版:5831973

    • 南海各村镇名字由来(下)

    第11版:5831974

    第11版:5831975

    第11版:5831976

    第11版:5831977

    第12版:5861986

    • 全区 190间公共图书馆总有一间在您身边

    第12版:5861987

    • 文化资讯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11:

无标题

2019年05月05日

老昌辉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 立夏养心百忧消 午睡精气足 立夏一般在5月6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开始。此时,岭南地区已感夏热,气温已达22~32℃,而且雷雨增多。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 夏季重在养心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开始旺盛起来,消耗的营养物质开始增多。同时,夏主阳,是阳盛之极,人体阳气运行畅达于外,出汗量要远远大于其他季节,易伤津液。 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应该特别重视对心脏的调养。西医也认为,夏日炎热会影响人们的心脏功能。天气变热,体内血流加快,心脏的负荷也相应变大,因此夏季养生重点在于养心。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立夏气温渐升高开始进入闷热潮湿的天气,故多湿热为患,而皮肤病最为突出,其次是胃肠病。 平心静气戒躁戒怒 随着天气的燥热,人们内心也会变得躁动不安。因此,在炎热的天气要“戒躁戒怒”,保持心境的平衡。 中医学认为,心理、情绪的变化与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当人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 《内经》要求“使心志无怒”,就要求人们能很好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因此,夏季平心静气可养心,夏季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又因立夏湿热之邪易伤脾胃,要注重清热祛湿。饮食味应以苦甘为调,如苦瓜、苦菜(败酱草)、蒲公英 、苦麦菜、白花菜、簕菜;宜以清淡为主,三鸟肉、鱼、蛋及当令蔬果,如丝瓜、黄瓜、芹菜、苋菜、冬瓜等。另外,可适量饮用赤小豆汤、绿豆汤,防止体内积热而阳气躁动。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立夏时期,湿热气候明显,适当运动出汗可降低体温、排出湿气,故适量运动排汗有清热除湿的效果。不过,一旦汗出过度,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反而容易损伤身体,如运动出汗太多,身体感觉疲劳、乏力,甚至气短、上气不接下气,这是气随汗泄过多,耗损了人体元气。 尤其是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因此,运动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尤以清凉饮料如绿豆水,菊花茶之类为佳。 同时,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晚睡早起,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但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梁可云协助整理)

吴荣开 南海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旺阁渔村饮食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立夏宜吃“苦” 苦瓜最适宜 在岭南之地,立夏一过,气温会骤然升高至30℃以上,雷雨增多,湿热趋于明显,很多人胃口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胃脘不适等症状,有的发生胃肠道疾患。针对这一节气特点,炎热夏季饮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饮食应清淡而富有营养,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立夏属春夏交替,饮食上不宜过早食用偏凉、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多食新鲜瓜果蔬菜,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新鲜瓜果蔬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市民可适当食用些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主食,酸梅汤、菊花茶等清凉饮料亦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不可偏嗜寒凉之品。 市民可适当进食清润生津之品,如冬瓜、西瓜、西红柿、黄瓜等蔬果,荷叶、芦根、沙参等煲水喝,既可以生津止渴消暑,又能补充因夏季汗出而丢失的维生素。还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苦瓜、绿豆、芹菜、菠菜等除烦泻火清心之品。 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益气壮阳。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所含的生物碱类物质奎宁,有利尿活血、消炎退热、清心明目的功效。苦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常食苦瓜能有效增强皮层活力,使皮肤变得细嫩健美。 丝瓜性凉,味甘;有清热化痰,解暑除烦的作用。同时,丝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用于抗坏血病,对牙龈出血和鼻出血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丝瓜瘦肉滚汤,能缓解因肺热引起的咽喉痛、咳嗽痰黄等症状。 立夏已至,白天渐长,夜渐短,人们的起居应顺应自然,做到晚卧早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运动,呼吸新鲜空气。此外,适当的排汗是人体排出不慎所受之寒邪的有效途径,市民可以选择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练八段锦、打太极拳或做瑜伽拉伸。 推介菜式 凉瓜刺身 1.将刚采摘的新鲜凉瓜清洗干净,对半剖开,挖去瓜瓤,刀水平方向片去白色的部分,切片; 2.水开焯凉瓜至熟捞起,倒入冰冻的凉白开水中浸泡至凉透,沥干水分后,封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30分钟,吃时取出即可; 3.食用时可以选择加入花生油、醋、鸡粉、盐、荞头等搅拌。 推介菜式 莲子百合煲瘦肉 材料:猪瘦肉100克左右、百合20克、莲子20克、姜少许。做法:1.莲子泡两个小时左右,百合洗干净、泡开,猪肉切条,用少许料酒腌一下,姜切碎; 2.锅里放冷水,放猪肉、莲子、百合、姜,大火烧开,撇去浮沫;3.转到慢炖的紫砂锅里炖3个小时。

夏日至 万物盛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正式告别春天,炎热的暑季即将来临,这时雷雨增多,农作物生长进入旺季。立夏到来时,大地生机勃勃,天气不算十分炎热,适合外出游玩。

这个时节的风俗食物有嫩蚕豆、立夏饭、立夏蛋等,节气习俗有立夏吃蛋、斗蛋游戏、立夏称人等。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

夏日绵绵好睡眠,夏日天气闷热,人也容易犯困,这时养生要注重调养精神,保养心脏。

统筹

/珠江时报记者 邓海莹 文/珠江时报记者 戴欢婷 梁雅诗 邓海莹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