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召开
探索南海实践 描绘法治新“枫”景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洁通讯员南任宣报道5月12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召开,听取区法院关于“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当天,与会人员还开展了南海区“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情况(丹灶法庭)专题视察。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是服务群众司法需求、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了解相关创建工作情况,今年3月至4月,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就区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会议认为,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聚焦政治建设、执法办案、源头治理、非诉解纷,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助力“百千万工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自2023年起部署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计划至2035年每两年评估100家示范法庭。丹灶法庭作为佛山市争创全国首批100家“枫桥式人民法庭”重点培育对象,以“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为目标,探索形成“五步法”调解机制,努力打造佛山基层治理新“枫”景。
当天,与会人员一行来到丹灶法庭进行实地视察并召开座谈会,总结丹灶法庭经验、推广创新模式,为全区法庭建设提供参考。
区法院院长万选才介绍,丹灶法庭围绕“中国氢都,科创丹灶”定位,将全省首个氢能产业链诉源治理工作室提档升级为新能源产业多元解纷中心,为辖区超180个科创项目、548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司法延伸服务,形成新能源产业无讼预防机制,有力保障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浩斌对区法院创建工作成效表示充分肯定。他建议,接下来南海在“创枫”工作上,要强化系统思维,完善多元共治机制;要突出问题导向,提升纠纷化解质效,持续搭建多元调解员队伍;要深化智慧赋能,推动司法服务提质增效。区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继续加大对创建工作的监督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及时向法院反馈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