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5年02月28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多领域协同发展 擘画产城人融合新图景
    • 邀你一起步量南海 报名截至3月10日
    • 南海首个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揭牌
    • 南海9家企业入选“国货之光计划”
    • 距离佛山50公里徒步报名截止仅剩11天

    第A02版:经济

    • 融资授信近360亿元 超1.1万户企业受益
    • 11年培育近8万“飞手” 全国无人机培训“领头羊”藏在南海

    第A03版:镇街

    • 强化“她”力量 提升城市温度
    • 手持风车“拜斗” 祈求风调雨顺
    • 入职前要缴费?谨防春招变中招
    • 醉美春色 “金”艳游人
    • 整治家具喷漆行业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 分类信息

    第A04版:南海玩家

    • ﹃龙抬头﹄看龙舟竞速 游景区赢万元奖金
    •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C26街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协议出让意向公告
    •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提交 2024年度报告的通告
    • p56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3:镇街

丹灶银河社区苏村举行传统民俗活动“苏村拜斗”

手持风车“拜斗” 祈求风调雨顺

2025年02月28日

■市民手持风车“拜斗”。

珠江时报讯记者江秀珍欧智坚陈业北通讯员谭绮君摄影报道2月26日,丹灶银河社区苏村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苏村拜斗”,村民通过斋宴、“拜斗”、祈福等传统仪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苏村拜斗”起源于南宋时期,先人苏怀远为避天灾地劫,带着朝廷赏赐的“金斗”南迁至苏村开村立业。为纪念先祖恩德,村民们每年正月廿九都会举办拜斗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传统非遗不仅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丹灶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当天12时许,村民们手持风车、生菜等,围绕象征先祖恩德的“金斗”祈福。风车转动,寓意时来运转;生菜翠绿,象征生生不息。“每年拜斗我都祈求家人平安、子孙成才。这几年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更有盼头了。”村民李姨说。

村民们还自发组织烹饪斋菜,邀请市民游客共同品尝。斋饭虽简单,却寓意深刻。村民张叔说:“吃斋是为了忆苦思甜,提醒我们不忘先祖南下开村的艰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今年的“苏村拜斗”更以非遗为核心,巧妙融入了文化创意集市、乡村音乐大舞台等现代元素,积极创新传承模式、深化文旅产业融合、拓展文旅消费场景,探索出一条非遗民俗保护与文旅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集市上,国潮文创、丹“造”好物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年轻人驻足围观;音乐舞台上,本土歌手激情献唱,市民游客登台“踢馆”,现场热闹非凡。“以前参与拜斗的多数都是本地老村民,现在来拜斗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更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积极参与。”村民黄姨说。

在天后庙东面的小公园里,大家还纷纷写下心愿,祈求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几年丹灶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祈求今年儿子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市民陈女士感慨地说。

探索“民俗+文旅”模式

近年来,丹灶以“苏村拜斗”等非遗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民俗+文旅”发展新模式,通过实施“丹灶村节”焕新计划,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找到创新性打开方式。2024年,丹灶在全市率先实施文产特派员制度,引入18名文产特派员和15个项目,成功举办“墟游记2024”,吸引超15万人次游客参与,实现旅游收入“双百增长”。葛仙诞、天后诞、烧番塔、上元灯会等民俗活动不断拥抱创新力量,持续迸发“村节焕新”的生机与活力,掀起一股文旅热潮,助力丹灶成为越来越多国际艺术家集聚的人文艺术体验地、人文经济实践地、文化旅游目的地。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