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5年02月1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以“哪吒”之劲 南海拼出火热开局

    第A02版:要闻

    • 艺术科学“珠联璧合”促进南海“向新而行”

    第A03版:经济

    • 南海在全市率先接入DeepSeek大模型
    • 产业强镇向人文之城跃升
    • 专为青年量身定制 吸引近3000人揾工
    • 里水畅通金融“活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常林控股集团大会描绘新一年发展蓝图

    第A04版:文化

    • 青年“趁墟” 交友慈善两不误
    • 狮王争霸 梅花桩上秀绝活
    • 康公巡游 300多年民俗焕新生
    • 百种兰花等你鉴赏
    • 展出64幅精品持续到3月15日
    • 分类信息
    • p47
    • 补办不动产权证公告
  • 数字报首页

A02:要闻

艺术科学“珠联璧合”促进南海“向新而行”

南海全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加速科学与艺术在“山顶”会合

2025年02月17日

▲艺术家在大地艺术节的艺术装置《顺风顺水》前合影。 ▲青年科学家们在仙湖实验室参观。 ▲广东千古情景区假期人气火爆。

▲丹灶罗行艺术墟常态化开放。

从握手到共赢,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碰撞,往往能产生令人瞩目的“化学反应”。人文引领,科技推动,南海该如何奋力驰骋?

2月14日,南海举办“人文引领科技驱动”艺术家、科学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来自文化、科技领域的大咖们热情交流,共同为南海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共享共融献计献策,聚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为南海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

“我们将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既为南海做业态,更为南海做生态,让广大艺术、科技人才在南海深扎根、快成长。”座谈会上,区委书记顾耀辉强调,要加强交流、打通壁垒、跨界合作,以艺术和科学的“珠联璧合”,促进南海发展的“向新而行”。

艺术家“各显神通”赋能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背后少不了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色。当前,南海正通过“大地艺术节”“墟游记”等文旅品牌活动,打响城市知名度,以文化优势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展现艺术赋能产业发展的人文经济样板。

“艺术节实际起到的是一种让外界‘看见南海、看懂南海、看好南海’的作用。”在大地艺术节团队、瀚和文化公司副总经理何海洋看来,艺术节可以有力有效地成为南海区人文经济引领区打造过程中的“启发点、转化器、宣传栏、样板间”。

自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成功举办以来,其影响力持续扩大,第二届艺术节延期至2月14日,也展现了群众的关注与热情。何海洋介绍,当前第三届南海大地艺术节正紧锣密鼓地筹划中,希望通过更多、更系统、更生动的在地创作艺术品,让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进入到生产与生活之中。

去年10月,“墟游记2024·罗行艺术墟”首次亮相,得到了居民和观众的认可,并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墟游记”活动策划总监柳莎介绍,罗行艺术墟现已常态化运营,每月策划主题墟日,团队也开发更多竹艺相关产品和延伸文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创意竹编有了更高的价值转化。2月14日至16日,罗行艺术墟举行“爱的流动”主题墟日,艺术家、社会团体、企业以各种形式加入罗行艺术墟人文经济示范点的打造,未来更多的工作坊、分享会、新的艺术展、艺术演出等内容也将月月有呈现。

文艺可以描摹出一座城市的“根”和“魂”,也可以为城市积蓄前行的力量。在“如何赋能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这个话题上,艺术家们各有招式、各显神通。

“南海的人文经济就像一幅画——政府搭好画布,科学家调出科技色彩,我们艺术家负责‘泼墨挥毫’,而每一位南海人都是画里的风景。”南海深厚的人文特质吸引着南海艺术高中校友会会长、青年艺术家卢焯健。在他看来,南海可以开放更多闲置空间让艺术家认领,政府给予启动支持,企业出资运营,用艺术激活空间带动经济;定期举办艺术竞赛,政府出题,艺术家参与其中,用艺术孵化古村、城市设计;打造“艺术科技实验室”,让艺术家出创意,科学家出技术,企业出场景。

南海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结对儒溪村艺术家陈营锋表示,希望用作品反映当下的南海,通过系列美术作品,组合成南海的“富春山居图”;把闲置空间打造成乡村美学馆的样板,为南海增添更多文化风景线。

南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的《摇啊摇,疍家船》作者洪永争表示,将通过进一步学习南海的历史,深入生活,通过艺术的手法,写出南海的内涵,诠释南海的精神;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查漏补缺。他提到,目前他的作品已陆续在国外出版,希望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向国际社会展现南海的文化魅力。

艺术的“奇思妙想”引发技术的“火花飞溅”

文化兴则南海兴,科技强则南海强。而人文鼎盛和经济繁荣,历来互相促进、交相辉映。

“让文化成为区域经济的流量密码,引领带动科技工业向上、向善、向新,守护南海岭南山水的诗情画意。”仙湖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王志方认为,南海吸引越来越多科技人才扎根发展,背后离不开人文和科技的双重力量。他从文化引领、科技赋能、政府有为等方面给出独到见解,呼吁艺术家、科学家携手推动南海高质量发展。

艺术的“奇思妙想”,常能引发技术的“火花飞溅”,越来越多南海企业从人文视角出发,努力探察人文经济相融相生的规律,一步步推动发展逻辑之变。

“我们研发了一款车载除味包,一开始没有市场竞争力,后来通过加入在地特色文化对外形重新设计,这款产品就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们致力于让科技服务既有技术的力度,也有文化的温度。”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助理邓伟说,研究院正从平台、工艺和产品三个层面着手,通过向文化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把艺术要素

融入产品设计,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文化跨界服务。

当前的南海,艺术正赋予科技以创造和想象。“奇遇科技积极探索文化产品开发,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和服务,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和经济效益。”在奇遇新材料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朋飞看来,艺术赋能企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接下来将继续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2024年南海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502.16万人次,同比增长41.62%。座谈会上,广东海聊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志威提到,景区管理与运营、应急救援与安全保障、智能导航与导览……“北斗+文旅”的应用场景丰富多元,实现了人文与科技的强强联合;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院长周荣则抛出健康人文概念,为南海人文经济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以科技之力显人文之美,以科技之活富人文之用,以科技之链聚人文之势。”广东光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宏以钙钛矿光伏科技为例,阐释如何让技术创新为传统文化赋能,成为人文经济的造血细胞,探讨科技和人文的共生共创之道。

在四个模式变革中找准切口 助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

科技推动文化进步,文化滋养科技创新,共同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需要艺术与科学的“双向奔赴”。

在顾耀辉看来,艺术家、科学家是宝贵财富,是引领南海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南海GDP突破4000亿元,一举夺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二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二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二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二名“四料榜眼”。

接下来,如何发挥艺术家、科学家的力量,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关键在于让艺术和科学在更多领域继续深入“对话”。

“希望大家加强交流、打通壁垒、跨界合作,以艺术和科学的‘珠联璧合’,促进南海发展的‘向新而行’。”顾耀辉表示,南海将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既为南海做业态,更为南海做生态,让广大艺术、科技人才在南海深扎根、快成长。

顾耀辉寄语广大南海艺术家、科学家,希望大家拼搏进取、创新创造,在四个模式变革中找准切口,助力南海在聚力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中实现突破、成就自我。

一是在引领城乡融合模式变革中找准切口。积极运用艺术思维、科技手段参与城市规

划、建设、运营,盘活城乡

资源、激活城乡

价值,打造一批具有科学感、艺术范的城乡空间,把南海变为奇思妙想的乐园、摸索实验的学校、人才集聚的高地、引领未来的摇篮。

二是在引领产业升级模式变革中找准切口。结合南海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探索更多“科技+制造”“文化+制造”“艺术+制造”的创新实践。同时,积极对碰思想火花,挖掘合作机会,通过科技支撑、艺术赋能培育出一批创新成果,诞生一批既拥有技术“肌肉”,也凸显艺术“线条”的优质企业。

三是在引领社会治理模式变革中找准切口。通过文化艺术唤起人们“共建美好家园”的强烈意识,通过现代科技帮助南海做好精准感知、源头防控,汇聚人文科技之力为基层社会治理固基、提质、增效。南海也将积极推动各方开放基层社会治理应用场景,为各位艺术家挥洒创意灵感,各位科学家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充足空间。

四是在引领文化发展模式变革中找准切口。希望艺术家、科学家加强思维碰撞、对接合作,不断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促进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体验等各个环节,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并赋予传统业态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创造更高品质、更加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

顾耀辉在现场承诺,南海将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让南海成为艺术家、科学家创新创造的沃土,一方面打造宜业工作圈,让艺术家、科学家安心创业;另一方面打造宜居生活圈,让艺术家、科学家舒心生活。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梦灵黄洁通讯员南宣 图为资料图片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