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丹灶龙舟,赛出了什么?
创新文化传承、推动新市民融合、促进基层善治,南海丹灶以龙舟精神推动城乡全面发展

■2025年1月1日,南海龙超丹灶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上安分站赛在上安大藤水岸公园举行。

“总冠军,上安中坊一队!”2025年1月1日,南海龙超丹灶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上安分站赛在上安大藤水岸公园举行。上安中坊一队以积499分的成绩,夺得丹灶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2024年度总冠军,为赛事画下圆满句号。
丹灶龙舟,全年无休。丹灶人用贯穿全年的一场又一场龙舟赛,展示出厚重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请到丹灶睇龙船”的热情好客、“不能输给隔壁村”的拼搏进取和“来了就是丹灶人”的深情厚谊。在千帆竞渡的潮流狂欢中,进一步释放丹灶“近悦远来”的城市魅力和城市活力。
赛出龙舟竞渡的魅力
作为别具岭南特色的文化符号,“扒龙舟”在丹灶已传承数百年。近年来,丹灶龙舟运动日益活跃,龙舟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村村有队伍、月月有赛事”的良好局面。2012年,“传统龙舟(丹灶扒龙舟)”被南海区列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刻在骨子里的龙舟文化,碰上丹灶的创新基因,新赛制新玩法应运而生。
本次丹灶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采用分站赛、积分制的方式,设置6个分站,吸引了100个经济社、100艘龙舟参与角逐。
首次实施的积分赛制,让赛事的竞技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获得总成绩第一名的上安中坊一队,也仅仅是以微弱优势领先第二名的新安社区窦北村一队和第三名的下安横基一队,稍微发挥不佳就可能将冠军宝座拱手让人。
6场分站赛的“小联赛”形式,也直接“拉满”市民游客的观赛体验感。赛场上选手们奋力划桨、你追我赶、肆意冲刺的场面激动人心,赛后冠军队伍的开香槟庆祝,更有一种“F1夺冠”的感觉,形成了一张独具丹灶特色的“文化名片”。
赛出基层治理的魄力
在丹灶,龙舟运动早已融入到丹灶人的生活中,成为丹灶推进基层善治的精神力量。
对新市民而言,丹灶提供有足够多的展现自我的舞台。本次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允许在行政村(居)辖区内企业工作,购买一年及以上社保的非户籍人员参加。来自广西的新市民杨四军,就作为西联八甲龙舟俱乐部的主力队员参加多场分站赛的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龙舟运动增强了我对丹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杨四军说。来到丹灶就是丹灶人,在杨四军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对年轻人来说,龙舟运动有着强烈的乡土情感连接,激发他们的“血脉觉醒”。东升沙溪天界院龙狮俱乐部,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4岁的“学生哥”,已经是丹灶各项龙舟比赛的“常客”:塱心龙舟队只有7岁的霍锦荣,与爸爸霍德潜组成“父子兵”,活跃在丹灶的大小河涌训练、比赛;荷村龙舟俱乐部的教练吴彬元,从足球跨界到龙舟,主导组织成立龙舟俱乐部,只为吸引本地及周边村居年轻人返乡享受龙舟运动的快乐……丹灶不断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让龙舟成为年轻人的共同语言,吸引他们进一步了解丹灶,认识家乡,这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乡情的凝聚。
站在村居的角度,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龙舟运动,是维护社区的团结和谐,开创新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着力点。同为龙舟运动爱好者,新安社区党委书记黎振棋经常在训练后与队员们沟通社区的发展、邻里的矛盾等问题,将龙舟俱乐部变成“社区议事厅”;东升、西岸等村居,组织起一批龙舟爱好者组成“龙舟护河队”,践行全民治水的理念;高海社区时隔30多年再次举办龙舟赛,将高海人心中的龙舟情结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以及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艘艘划水而过的龙舟,正串起水环境、串起乡情,串起新老丹灶人的情谊,赋予了丹灶基层善治更多的可能。
赛出人文经济的活力
龙舟运动蕴含的团结一致、奋勇向前、力争上游的精神,是丹灶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等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楫扬帆、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在龙舟精神的加持下,丹灶综合实力正持续增强,在全国镇域经济500强中排名跃升至第16位,氢能、智能安全等新兴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氢都,科创丹灶”成色更足;城市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保利商旅、翰林湖星级酒店、谭家菜等高端商业配套进驻,一批网红休闲店陆续开业,主干道路完成升级改造,城市丹灶更加近悦远来。
当前,南海正大力实施“水上南海”战略,打造“龙超”文化IP,丹灶乘势而上,创新性推出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擦亮“金沙户外”区域品牌。
以龙舟为载体,融合民俗、文化、艺术、体育等元素的人文经济发展模式,为丹灶带来了庞大的人气和流量。
例如在2024年国庆期间,来丹灶“趁墟”和来丹灶“睇龙船”,就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社交平台上保持着高涨的热度。丹灶共计接待游客约3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实现旅游收入约3195万元,同比增长126%。
丹灶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在元旦圆满落下了帷幕,但新的一年丹灶龙舟竞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起期待2025年,丹灶继续汲取“龙舟精神”,奋楫“时代之桨”!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劳显强 陈业北张伟灿通讯员丹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