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民生答卷 托起稳稳幸福
南海坚持为民初心不变,全面提升养老、教育、医疗、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等各项民生服务水平

■南海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南海跨境养老服务顾问团成立。

■南海职业学校及企业职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能竞赛现场。

■市民在南国桃园碧波湖畔练习太极拳。

■南海青年之家开设“青年夜校”手打柠檬茶课程。

■学生走进西樵松塘村开展研学游。
冬日的南海大地,暖阳高照,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昂扬斗志。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里,南海将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到实处,换来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12月27日,一场开进南海民生项目工地现场的“南海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聚焦“优质均衡惠民生多元融合促发展”主题,近200名来自政、企、村、社各界代表齐聚一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共谋民生发展蓝图。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精彩!会议发出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南海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豪迈宣言。未来,南海将持续推动民生实事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民生服务水平。
民生实事有创新 为民初心始终不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4年以来,南海民生实事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而为民初心始终不变,精神内核始终如一。
——老有所养。南海搭建智慧养老守护网,公益派发智能卡片手机21318台,新增长者饭堂123家,让老人家门口享老。
——幼有所教。上好“区情教育课”,让百万学子游南海,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树立“美好教育”标杆。
——病有所医。超20万学子享脊柱侧弯筛查和干预全覆盖,超17万65岁以上长者享免费健康服务,开展家庭病床服务3675床次。
——业有所立。守护产业技能人才成长梦想,举办各种技能竞赛超150场,超5.4万人参赛参训,加快百万技工引育、数字工匠培育,撑起“智造脊梁”。
——弱有所扶。创新“救助+”模式,慈善机构捐赠收入超1.83亿元,持续推动“万人织梦行动”,“双百”社工服务千万家。
……
今日的南海,把一个个民生品牌,作为一项接续奋斗的事业,让幸福溢满全城,呵护这座城市每个人的幸福。
总结过往是为了在未来把工作做得更好。南海区区长王勇在会上“晒出”珠江时报2024年民生实事年终答卷系列报道。他直言,这就是诠释“民生实效公开,坚持群众满意的考核标准”。
持续加强民生建设 “民生版图”颇具规模
多年奋斗之下,南海的“民生版图”已颇具规模。在这场年末“收官”大会上,南海未来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清晰可见:
医教康辅,发展举措更加坚实——一直以来,南海的民生事业始终把准群众需求的“脉搏”,聚焦群众愁盼。南海探索构建“医教康辅”一体化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全区民生综合服务能力。
会上,南海区民政综合服务中心举行封顶仪式。作为省、市、区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1.69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7110.67平方米,设有540张服务床位。项目一期预计于2025年6月投入使用,将打造成为集流浪乞讨救助、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政综合服务体。
南海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造“星星之家”,重点关注脑瘫、孤独症等特殊儿童群体,通过“医教康辅”多主体联动,为特殊儿童提供筛查、医疗、康复、教育、救助全链条关爱服务。
作为康复辅具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南海产业规模已超100亿,相关企业数量超百家。在大会上,康复辅具行业协会成立,将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动企业抱团成链发展。
大会还举行了喜迎十五运和残特奥会、逐梦大湾区系列活动发布仪式。南海统筹、链接各方资源,准备了包括齐登高、游南海、享美食等系列活动大礼包,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预热。
乐龄享老,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养老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会上,南海成立“跨境养老服务顾问团”。这是全省首个“跨境养老服务顾问团”,成员包括养老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企业家等,共同探索大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路径,抢抓大湾区“跨境养老”机遇。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港澳老年人选择来到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享受退休生活,“跨境养老”正成为新趋势。
目前,“养老金融”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会上,浦发银行佛山大沥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南海支行、南海农商银行三家银行机构与南海本土养老企业举行授信仪式,共授信3.1亿元,为南海养老事业提供重要支持。
善创接力,发展征途更加辽阔——南海开展“慈善+地名”活动,围绕“乡村著名行动”,向社会征集最美地名并开展保护利用,进一步传播地名好故事。其中,桂城街道的平洲、叠滘,九江镇的璜矶、烟桥,西樵镇的西樵山、儒溪、松塘,丹灶镇,狮山镇的璜溪,大沥镇的风雅和里水镇的西华寺入选。
此外,南海还开展“慈善+婚姻家庭文化”活动。南海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曹钟兴现场分享了“南海囍礼”《吉祥·如意》的创作理念,并向南海区婚姻家庭文化协会捐赠作品版权,促进婚庆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融合。
新征程上的南海,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势如破竹。佛山市副市长黄少文以“三向三加”对南海的民生事业提出期望和要求:“向好迈进,为生活加温;向优整合,为民生加码;向实扎根,为发展加速”。
黄少文表示,要统筹抓好民生实事,按照既定目标要求,铆足干劲、聚力攻坚,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确保落地见效惠民生。
政企村社多元互动 促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新起点,新突破,新使命。
如何做好2025年南海民生工作?王勇以“五个坚持”进行阐述
——
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王勇表示,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个党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都应该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政治责任、政治担当。
坚持民生提质的发展理念。南海作为经济的先发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老百姓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民生提质是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和理念。
提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更多、更好、更均衡。在就业为本方面,南海坚持授人以渔,加强职业教育,以赛促训,培养百万技工,真正使产业工人成为光荣的职业;在医疗发展方面,南海要对标中心城区,利用广佛都市圈内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省人民医院等高端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同时要实行集团化办医,与公卫体系建设相结合,促进医疗保健水平稳步提升;在教育发展方面,南海要通过打造强校带弱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同时因应当前放开户籍制度的形势,增加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的供给;在发展养老方面,南海要推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齐头并进,利用AI和大数据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在残疾人服务方面,要让他们融入社会,掌握一技之长,能够独立工作和生活。
坚持人文经济的产业创新。拼经济,归根到底是要靠人。2024年,南海的人文经济成了新的增长点。人的各方面需求得到满足,也有力提振了消费。
南海不仅在文旅上有一系列优秀品牌活动,同时还要在养老、卫生、教育等产业植入人文元素,使南海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通过人文和创新的力量,赋能产业发展,促使南海的人文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本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人文赋能开辟新的发展赛道。
坚持多元惠民的融合机制。一直以来,南海坚持政企村社多元互动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即使面临经济下行、政府财力紧张等情况,南海的财政经费也没有在民生保障上,尤其是困难群众保障上有所削减。这背后,不仅是政府的力量,还有发动的企业家力量。南海要推动市场机制发展,养老产业、银发产业、教育产业、文化产业、文旅产业等是企业参与民生事业的重要途径,开辟新赛道,集聚新资源,真正提振消费,促进都市经济繁荣。
南海的村集体经济发达,同时也积极参与民生事业建设。在村办幼儿园、养老机构、人居环境改造等方面,村集体一直担当重任。在社会力量动员上,南海有一批以关杰初为代表的慈善家。历年来,他们对南海的慈善事业、民生事业的支持达到了新高度,体现了他们的大爱无疆。
下一步南海要继续坚持政企村社多元互动,推动融合机制成为南海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原则。
坚持群众满意的考核标准。2025年,南海民生实事继续征求群众的意见,聚焦农民关心、市民关注、困难人士关切的问题,打通难点、焦点、堵点。王勇强调,政府要做好每一件小事,落实每一个项目,真正让市民成为确定民生实事的决策者、参与者、评判者,让人民来阅卷,让群众的口碑代替部门的指挥棒,真正使政府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民生事业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王勇表示,新的一年,南海将继续全力以赴,在高质量发展上,在提升民生事业保障水平上一定再创辉煌,再立新功。
力量凝聚,希望升腾。会场内,掌声响起;会场外,豪情满怀
……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欢婷黄婷章佳琳吕颜刘勇斌通讯员莫明秋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章佳琳吕颜刘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