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4年12月17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 11月份国民经济稳步回升
    • 从热力 活力 潜力 看南海如何领跑广东安全应急产业赛道
    • 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

    第A02版:要闻

    • 近30万青少年完成脊柱侧弯筛查
    • 南海创建18个“五星社卫站”
    • 艺术+公益 跨界融合赋能基层治理

    第A03版:文化

    • 诗歌挂在竹竿上 罗行艺术墟持续红火

    第A04版:经济

    • 父子同心造龙 产品远销海外
    • 区纺协赴桂城取经 加强产业资源链接
    • 凝聚力量强化服务推动行业做大做强

    第A05版:要闻

    • 探军营 进车企 游古村

    第A06版:镇街

    • 修旧如旧 崔氏大宗祠展新颜
    • 棠溪蔗担灶岗番薯 比赛欢乐又新奇
    • 用数据为幼儿健康“把脉”
    • 九江提前部署2025年征兵工作
    • 黄岐中学“五育并举”获得高度评价

    第A07版:教育

    • 享艺术之趣 展教师风采
    • 台上秀才艺 台下做游戏
    • 新校门落成校史馆启用
    • 南海一职举行2025届成人礼
    • p28

    第A08版:天下

    • 延续回升态势 全年目标有望顺利实现
    • 促零售业创新提升 让居民安心消费
  • 数字报首页

A03:文化

诗歌挂在竹竿上 罗行艺术墟持续红火

丹灶镇罗行艺术墟举办常态化开放后的第二个月度主题墟日

2024年12月17日

■ 市民用手工编织来释放创意。(通讯员供图)

■“罗行诗乐夜” 音乐演出吸引众多观众围观。

■罗行墟的大街小巷,有多个精心为游客准备的关于诗歌的装置。 (通讯员供图)

■丹灶镇罗行艺术墟常态化开放后的第二个月度主题墟日——“罗行的十四行诗”重磅来袭。(通讯员供图)

■来自西非的音乐人CheninPan即兴加入乐队演奏。

■独立舞者伴随音乐节奏进行即兴舞蹈。

继上个月“竹艺生活”月度主题墟日后,12月14日,丹灶镇罗行艺术墟常态化开放后的第二个月度主题墟日——“罗行的十四行诗”重磅来袭。以诗歌为核心,融合展览、工作坊、音乐、舞蹈、分享会等多样形式,一连两天为市民、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艺术体验,感受丹灶的诗和远方。

热度持续共赴诗歌与音乐的浪漫之约

夜幕下的罗行墟同样充满激情和活力。当晚,“罗行诗乐夜”音乐演出在罗行艺术墟露天剧场隆重上演,在佛山传媒文化艺术团的支持下,多位优秀的演艺人员和团队以即兴表演的方式,向观众呈现当下最流行的音乐。

以音乐讲述本地故事的本土说唱组合、2023年全民歌会冠军“沉闷人组合”,以多首说唱曲目拉开了本次音乐会的序幕。随后,敲击乐实验乐团“空气振动”乐坊,通过独特的手碟、管乐、打击乐演奏等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极致的音乐盛宴。两位独立舞者伴随音乐节奏进行即兴舞蹈,同样吸引了不少掌声。

在音乐会现场,来自西非的音乐人Chenin-Pan即兴加入乐队演奏,合奏掀起了音乐会的高潮。虽然入夜后气温骤降,但也挡不住市民、游客高涨的热情,乐队用音符编织出一幅梦幻的画卷,将音乐的魅力传递出来,现场观众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场面十分震撼。

“这个音乐会演奏太棒了,氛围特别好,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让我们融入其中。”市民黎女士表示。

“罗行诗乐夜”音乐演出,只是诗意弥漫的罗行艺术墟的其中一项艺术体验。在两天的时间里,罗行艺术墟还编织、品茗、影像等视角出发,帮助市民、游客打开诗歌的奇妙新世界,用诗歌重新认识罗行,感受罗行墟的艺术温度。

走进罗行墟中山街,脚下是南海的第一条水泥路,绵延600米的《诗源》串联起墟头墟尾,艺术家向阳特意把诗歌刻在交通线上,让市民以不同的方式读出诗意,读出情感,受到更多的人生启发。

在罗行墟的大街小巷,还有多个精心为游客准备的关于诗歌的装置,里面都有一些非常优美的诗歌,游客可以采撷带走,让罗行的诗意与游客产生更多的关联。

“我们还在罗行的堤岸边,用竹竿挂满了200多首诗歌,希望带给游客不同的阅读和分享体验。”罗行艺术墟策划总监柳莎表示,本次月度主题墟日还有多场分享会,邀请不同嘉宾和艺术家作分享,向群众传达出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诗歌,接近美好生活的态度。

此外,罗行艺术墟还推出了“墟游罗行”打卡集章活动,成了市民感受罗行墟的点滴风貌的最好方式;在“生活是一首小诗”工作坊,市民可以用手工编织来释放创意。走进竹编传承基地,亲手感受一抽一扬间传统技艺的魅力;亦可漫步于艺文市集,寻觅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或者到游客服务中心DIY手绘团扇,留下一段独特的记忆;在堤围上的艺席茶,还可以跟艺术家围炉煮茶,畅谈艺术人生;还有BrightStar电影放映会,挑选了多部与诗歌有关的电影,带给前来观看的市民、游客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播下文化﹃种子﹄罗行艺术墟﹃网红﹄变﹃长红﹄

今年国庆期间,“罗行艺术墟”持续火热,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1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560万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话题曝光量720万次,并两次登上《人民日报》。《罗行艺术墟构建艺术乡创新局面》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为佛山唯一、广东唯二的入选案例,罗行艺术墟以艺术乡创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经验获得全国推广。

罗行人深刻认识到,火爆“出圈”后,要“长红”就要持续“保鲜”。

“只有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力量,共创共享罗行艺术墟,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品牌和集聚效应。”柳莎说。

10月15日起,罗行艺术墟开始实行常态化开放运营,以持续的内容导入和艺术赋能,撬动社区全方位深度参与,源源不断汇聚人气和流量,将罗行艺术墟打造为常来常有、常开常新的湾区艺术乡创新热土。常态化运营期,罗行墟沿用“墟日”概念,恢复罗行历史悠久的“趁墟”传统,通过每月举办一次主题墟日,在新老墟民之间,重新构筑一种新的、积极的、向善的社会关系和集体记忆。

过去的罗行曾经风光无限却又日渐式微。如今,在艺术的加持下,罗行重新焕发昔日荣光。柳莎认为,这种重要的变化,用诗歌去表达和呈现是最合适不过。

“生活就像一首诗。”柳莎介绍,十四行诗是一种浪漫的代表,此次月度主题墟日以“罗行的十四行诗”为主题,希望通过罗行墟推出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市民游客的创造力,引导他们用浪漫的方式去呈现罗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也能书写属于自己的十四行诗。

一系列艺术共创活动,推高了大众参与的热情,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罗行墟,创造具有诗意的新空间,生动诠释了罗行墟的多元魅力与蓬勃活力。

罗行墟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传播与推广。在11月召开的2024南海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南海区国资局联合七个镇街发布南海“墟游记”品牌塑造计划,把罗行经验推广到各镇街,以艺术为媒介,将城市的艺术资源和创意引入乡村,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互动和资源共享。

百年老墟焕新生,不仅要通过艺术赋能,帮助罗行墟进一步挖掘潜能,练好“内功”,还要有长远考虑和周密计划,确保罗行艺术墟实践的可持续性。

接下来,丹灶将充分运用罗行艺术墟的良好空间,引进青年主理人、新兴业态、高端商业等,发展文商旅融合产业,让更多艺术家、年轻人、本土居民、外地游客以及越来越多不同社群,在罗行艺术墟交汇融合,创造出更多的美好。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劳显强陈时然通讯员丹宣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