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点亮学生美好未来
南海构建优质均衡、多元立体的“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力争成为区域教育标杆

■大沥举行青少年科技节。 ■南海区第十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合唱专场现场。 ■学生参观南海企业。

■石门中学在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夺得一金一银一铜。
活力南海,美好教育。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南海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南海教育的“丰收”之路,正是“美好教育”点亮孩子美好未来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海致力构建优质均衡、多元立体的“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在“百花齐放”的南海教育沃土中,每位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学校,成就出彩人生。
素质教育
南海学子实现全面发展
育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命题。当千年文脉延绵至今,南海在新时期明确提出:构建“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学生,为学生赢得“美好未来”。
南海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美好课堂”建设,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和作业提质减负改革,深度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用好课外时间,南海积极鼓励学生挖掘潜能、发展爱好,拥抱个性化的成长道路。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海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三个一”工程(培养一项文体爱好、加入一个校园社团、开展一项社会实践),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美好教育”的突出位置,为学生营造向真、向善、向上的健康快乐成长环境。
坚持17年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暨学生文明素养展示活动;每年举行“阅读素养”大赛、高中生辩论大赛、中小学生运动会;将“粤剧身段操”“醒狮操”融入各中小学校“大课间”……这些不唯成绩、不唯高考,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项目和课程,已成为南海教育投入的“重头戏”。
面向未来,南海更是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成长赋能奠基。2021年起,南海逐步推进“少年强基计划”,成立了“南海区少年未来学院”,构建了“1+9+N”模式,在高中下设9大学院,即“少年科学院(石门中学)”“少年文学院(南海中学)”“少年体育学院(狮山高中)”“少年艺术学院(艺术高中)”“少年创新学院(南海实验学校)”“少年创客学院(南海外国语高级中学)”“少年传媒学院(南海一中)”“少年国防学院(大沥高中)”“少年清美学院(南海中学)”;在初中又下设19个分院和20个基地学校。在数理、文学、体育、艺术、科技、传媒、国防等7个领域,构建了“小—初—高—大”纵向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近三年,在全国高中五大学科竞赛中,全区共有144人获全国一等奖(省赛区),22人入选省集训队,目前共获得金牌2枚、银牌6枚、铜牌3枚。在2024年广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中,全省共90名学生入选,佛山市共入选10人,石门中学入选8人,入选学生人数位居广东省第三。
南海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分数竞赛,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兴趣与能力的多元舞蹈。如今的南海,高中教育实现了优质化、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并建立起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通道。近三年,南海学子斩获世界科技创新大赛金牌9枚,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每年向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输送体艺类拔尖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中职学子也在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屡创佳绩,描绘了“各美其美”的育人新画卷。
使命担当
南海学子筑牢理想信念
芳菲四月,在全力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南海组织高三学生观看《大国建造》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中国式现代化成果之余,从工匠精神、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多个维度展开对未来的思考。
葱郁五月,“数字南海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之产教融合研学游活动陆续举行,中职学子先后走进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当前南海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趋势,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和决心。
盛夏六月,毕业季如约而至,全区高三学子又迎来最后一课——《谱未来规划三部曲奏南海发展新强音》区情教育课。毕业生不仅深入了解南海的“城”“产”“人”“文”故事,更从中感受到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发展前景,将建设家乡的火种播撒心田。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南海坚持培根铸魂,深入开展区情乡情教育和研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为祖国的未来和南海的发展担起重托和大任。
除了筑牢学生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南海还深化产教融合,助力青年学子用青春的智慧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今年,南海确立“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导向,协同推动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对标新定位,南海以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为抓手,通过“政产学研”四方协同,不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例如,以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领域,构建了“产学协同、互动融合”的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和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共建混合所有制机器人产业学院,打造了示范性的智能制造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实体;“百万技工和工程师引育计划之高端智能制造应用技术产业学院”项目签约落地,通过定制化培养等方式,为南海培育更多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新近推出的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与广东工业大学建立对接机制,让广工大的发展辐射到南海的产业和教育。
事实上,今天的南海高中生仍然肩负着与其他地区同龄人同等的学业压力,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分数之外的东西,他们的视野从校园引向广阔的世界。
“学有所成后,会回到南海,以己所学,报效生我养我的地方。”石门中学高三毕业生梁宝烨已提前收到北京大学图灵班“入场券”,接下来他将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持续关注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零距离体验生产一线,让我直观感受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对未来有了更多期盼,将朝着模具制造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学生雷淳斗志昂扬地说。
改革创新
南海打造区域教育标杆
分数不会决定人的一生,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热爱、毅力、钻研、创新的品质和素养。除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南海高考成绩年年亮眼的背后,更是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支撑。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南海紧紧抓住改革创新的“根”与“魂”,努力构建优质均衡、多元立体的“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多项改革创新经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书写了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篇章。
其中,以“特色+集团化”办学作为双引擎,南海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目前,全区共有基础教育集团79个,实现义务教育集团全覆盖,7个镇街都是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数量14个,居全省区县级第一,南海集团化办学经验走在全省前列,并向贵州黔东南、新疆、西藏等协作地区辐射。
南海还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着力打造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在全国率先闯出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的科学评价机制。同时,开展国家重点项目“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组织全区4~9年级约22.15万学生完成了学生综合发展成长测评,不断优化办学质量评价办法,持续完善中小学校监测结果应用机制。
作为教育强区,南海多次承担国家、省级改革重点任务,近年来更是先后成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今年1月,南海更是成功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全国仅有63个,全省2个),又一次承担起国家级改革重任。
南海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文川表示,站在新起点,南海将弘扬人文精神、精深求是,以系统化思维和体系化发展为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与评价为重点,以精深教研与数智赋能为支撑,以“六大工程”为抓手,遵循顺应学生天性、完善学生人性、发展学生个性,推动育人方式深层变革,力争成为区域教育标杆。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小燕通讯员沈培浩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