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材饮片有限公司中药材鉴定员刘丰:
90后练就“火眼金睛” 严把中药质量关

■刘丰开展中药材真伪辨别培训。

刘丰
出生年月:1993年5月职业: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材饮片有限公司中药材鉴定员工匠感言:工匠精神的内核是坚守初心,我将坚守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赤诚之心、秉持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中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工/匠/印/记/
自小与中药结缘的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沉香、牛黄,一眼立分真伪;鹿茸、人参,伸手便知高低。从业8年,他始终秉持着一丝不苟、执着专注的匠心,坚守中药鉴别传统,处理质量异常问题1200余次,并多次荣获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作为“老字号”里的年轻人,他苦心钻研各种中药材的鉴别图鉴、中药材标准,创新开设《中药材鉴别》系列课程,培训中药鉴定人员超2000人次。
“药品质量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识别和拒绝伪劣品是中药鉴定人员的重要职责。”谈及自己热爱的事业,刘丰掷地有声。
自2015年大学毕业后,刘丰便进入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材饮片有限公司,从事中药鉴别工作。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大城工匠”,8年来,刘丰始终扎根技术生产一线,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全力当好药材检验关的“守门员”。
日积月累练就“火眼金睛”
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天天和中药材打交道的刘丰,逐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日常接触的常用中药材多达五六百种。比如人们熟悉的柴胡,同属植物有30多种,市场上常有伪品且难以辨别。我们首先从性状上初步判断其真伪优劣,然后再决定后续是否需要检验。如果性状不过关,就可以直接省去检验的时间和成本了。”在刘丰看来,准确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用药的安全与健康,影响着消费者对中药的信任。
早在2015年,还没走出校门的刘丰就荣获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一等奖。2021年,他代表公司参加广东省中药材鉴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2022年,他被广东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中药传统名堂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再次斩获一等奖。
从业8年来,经刘丰抽检的药材有15000余批次,处理质量异常问题1200余次,杜绝的伪劣药材有900多种。在普通人看起来一模一样的药材,放到刘丰手中,一番鉴别之后,便能将药材的产地、生长年限、质量说个“八九不离十”。也正因如此,“让刘丰看一看”成了同事们的口头禅。
在中医药这个“以老为贵”的行业,刘丰身为90后却成为大家信任的中药鉴定能手,这离不开他爱“死磕”的性子。
“很多中药只有亲眼见到、亲手触摸、亲自去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溯源和求证,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了解。”这些年,刘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走访一个个中药种植基地、中药材市场。他用心去看、去摸、去闻、去尝这些中药材,并观察其不同的生长阶段,翻阅大量中药书籍,将实物和书中所载进行对比求证,直至心中完全明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工匠精神,是一种心无旁骛、志如磐石、锲而不舍的技术追求。”在刘丰的日常中,花上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搞懂一味中药,为鉴别而做上百次实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授业解惑传承中医文化
在冯了性药材公司的4楼,有一个中药鉴别员经常去的“宝库”。这3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仅能寻到市面常用的药材饮片,还有丰富的近似品种可供分辨;平平无奇的柜子内,摆放着冬虫夏草、西红花、穿山甲等珍贵药材。这些都是经刘丰鉴定的中药材标本。
一直以来,刘丰苦心钻研各种中药材鉴别图鉴、中药材标准,到中药材市场调研、收集样品和标本。“如果公司同事拿不准的时候,可以来这里与优质药材进行对照。”
2019年起,刘丰更是以传统中药鉴别技术传承为己任,在公司创新开设《中药材鉴别》系列课程,做好传帮带工作。
“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与年轻人的成长密切相关,弘扬中医药,独木难成林。”怀抱如此想法,刘丰开展了35期培训,将精湛的药材鉴别技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融入课程,为超2000人次学员开展中药材真伪辨别培训。
他率先垂范,影响一群人。如今冯了性药材公司的中药材生产、质量、储运相关人员在刘丰中医药匠人精神影响下,形成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
与此同时,刘丰还担任广东省中医药行业特约评审委员和广州市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部委员等,对中药材鉴别工作提出专业见解,如对中药材质量的管理要从源头抓起、规范中药材的栽培和产地初加工等,为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郑慧苗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志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