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最岭南”地名文化研学线路发布
7条线路涵盖水脉,文脉、商脉,创新走出研学游新路子

■同学们参观信祥家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章佳琳摄

▶同学们参观西华寺。
珠江时报讯(记者/戴欢婷柯凌娜郑慧苗通讯员/蒋素媚)人以地名,地以人显。9月23日,南海区地名文化研学线路发布,7条“最岭南”线路涵盖水脉、文脉、商脉,创新走出研学新路子。
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承载着区域一脉相传的文化记忆。
研学游是南海区落实推进青少年的区情乡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和时代新人热爱家乡、回报桑梓的重要举措。当下,南海区正联动40个研学基地,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青少年研学路线。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不同场合强调,必须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动产业活力、城市活力、人的活力全面迸发。区长王勇在南海区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也强调,要坚持回报桑梓的情怀,加强南海学子的区情乡情教育。
千年古郡南海,拥有亿年山脉、万年水脉、千年文脉、百年商脉,丰富的岭南文化底蕴,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载体。此次发布的7条地名文化研学线路,涵盖崇文尚礼之路、穿越商贸古道、问道千年古村、风物美学之路四大类。
穿梭于武广高铁横跨而过的千年西华寺,沉浸式体验一眼看尽南海千年的风物美学空间……跟着地名出发,当日率先“尝鲜”地名文化研学游的里水镇“梦想少年团”,他们在一间间私塾博物馆里,在一栋栋古建筑前,一边看,一边记录,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梦想少年团”成员孙芷晴在朋友圈感慨:“一路上,深入了解写在地址簿、户口本上的‘地名’,内心十分激动。”
用脚步丈量每一条村,用地名串起一个地方的乡愁记忆。当日,南海民政局局长陈的现场分享,“梦想少年团”都是来自特殊家庭的青少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他们的梦想。研学游正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课堂”,关乎一代代人的文化自信,是重要的社会事业。
为了帮助更多青少年加深对南海人文、历史的认知,发布会现场,“我地·我家”南海地名文化建设基金成立。南海爱心企业家李兆敏所在企业广东兆创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动捐赠10万元,专项支持南海区特殊家庭的青少年参加地名研学游活动。
筑梦未来,引领南海研学新内涵。接下来,南海区民政局将挖掘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地名文化研学线路,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名文化旅游IP,将丰厚的地名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优势,保护和利用好地名文化遗产,赓续南海历史文脉。
7条"最岭南"地名文化研学线路
崇文尚礼之路
里水镇的汤南村﹣西华寺﹣展旗峰
西樵镇的松塘村﹣村头村﹣太平水闸﹣儒溪村
﹣听音湖
丹灶镇的大藤社﹣沙水村翰林埠头﹣樵岭南来
第一门﹣仙岗书院﹣大果村三忠庙
穿越商贸古道狮山镇的叶问咏春传承基地﹣高边璜溪村﹣黄少强故居﹣官窑古驿道﹣铁网书屋﹣七甫陈氏宗祠
狮山镇的叶问咏春传承基地﹣高边璜溪村﹣黄少强故居﹣官窑古驿道
﹣铁网书屋﹣七甫陈氏宗祠
大沥镇的朝议世家邝氏宗祠﹣三眼桥﹣﹣省佛通衢广场﹣杜氏大宗祠﹣藤编非遗文化展示区﹣﹣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
问道千年古村
九江镇的九江双蒸博物馆﹣璜矶龙舟基地﹣烟桥古村﹣河清
矶龙舟基地﹣烟桥古村﹣河清
风物美学之路
桂城的叠北社区﹣蠕岗山魁星阁
风物美学空间﹣平洲玉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