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专利引领创新 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南海多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国专利奖、2022年“湾高赛”大奖

■南海企业——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宇翔在大会上进行分享。
(主办方供图)

■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产品质量筛查。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到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调研。(通讯员供图)
“此次获奖是对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的鼓励!”2月10日,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以下简称2022年“湾高赛”)颁奖大会在佛山举行,南海区共有8个项目获奖,其中金奖1项、银奖3项,优秀奖4项,获奖数量五区最多。
在2022年,南海区还有7个项目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分别来自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佛山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涉及机械装备、生物科技等产业领域。另外,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的两项专利荣获第九届广东专利优秀奖。
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反映出南海企业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优势更加突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也从侧面证明南海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区域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南海力量。
战新产业专利储备再加强
2022年湾高赛以“高价值专利引领创新型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历时近一年。本届大赛中,评选出金奖10项,银奖15项,优秀奖25项。南海企业此次在大赛中表现亮眼,共有8个单位摘得奖项,其中金奖1项、银奖3项,优秀奖4项,约占佛山市获奖项目的44.5%。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获奖成果中透露出的是南海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以此次摘得金奖的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例,这是一家正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奋力耕耘的企业,目前已经申请集成电路布图、发明专利等超800份,其中有300多份获得了授权。“我们此次的参赛项目是功率半导体,这是一种实现碳中和、完成各种电能转换必不可少的‘卡脖子’技术,未来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宇翔说,这一项目的应用,除了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和保证客户供应链安全,还可使客户的电路简化3/4、装配工人数量减少1/2、客户产品市场可靠性理论上提高80%。
广东高谱弯曲技术有限公司参赛的“大型金属数控拉弯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应用”项目,在本届大赛中摘获银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产出成果——变曲率数控滚弯机,参与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绒星”的立体雪花灯光艺术装置“编织”。另外,该项目应用的大型金属梁数控拉弯装备产业化后,有效满足我国汽车制造等领域对核心铝型材复杂弯曲构件的需求,解决我国重要型号和工程对于整体复杂构件高效精确成形的“卡脖子”难题。
同样获得银奖的是佛山显扬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维机器视觉系统环境光抑制成像方法”专利项目。据介绍,该专利带来产品技术突破,使得三维机器视觉设备最高实现每秒310帧的测量速度,最高精度达到0.5微米,产品参数国际领先。
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则是凭借“高精密激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这一项目摘得银奖。高精密激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采用“超快激光+五轴机床控制”的解决方案,逐步实现对传统的磨削机床的替代,可突破硬脆难加工材料的高效加工的行业共性难题。同时,项目已实现核心专利向核心产品的高效率成果转化,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9000万元。
除此之外,季华实验室、广东峰华卓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东方澳龙制药有限公司获得2022年“湾高赛”优秀奖。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从行业分布来看,此次获奖单位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兴科技研发领域,且获奖企业大部分为新面孔,表明近年来南海区扶持发展“两高四新”产业的成效已在各方面展现,“创新”成为新兴产业主体崛起的重要路径选择。
全区新增专利授权增长约23%
截至2022年11月,全区新增专利授权38275件,占全市比例39.86%,增长率22.92%、增长速度全市第一。有效发明专利达917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4.68件;新增商标注册量31793件,数量全市第一,占全市比例达39.23%;有效商标注册量达215511件,占全市比例35.83%。
除此之外,“西樵大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南海区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的突破。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亮眼”的知识产权统计数据,反映出了南海经济的创新活力所在。
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原因在于南海知识产权工作有很好的基础,但相对于目前南海发展的需求,知识产权工作在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方面更需要持续强化。为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共同发展,南海区于2022年3月印发了《佛山市南海区推进质量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
当中值得关注的是,为引导专利申请向更有含金量的发明专利“靠拢”,引导市场创新主体提高专利质量、加强专利转化运用,进一步强化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的政策导向。《扶持办法》立足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幅提升高价值专利培育扶持力度:对荣获广东省专利金奖的扶持金额从50万元翻番至100万元,对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和银奖的扶持金额从100万元和30万元跃升至500万元和200万元。
同时,《扶持办法》明确,对获得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金奖、银奖、优秀奖的,分别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20万元、10万元、5万元。
重奖之下,南海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达到新的高度。至此,南海区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专利奖项目达到99个。
除此之外,在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上,2022年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保持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部署开展奥林匹克标志、茶叶类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宣传周等知识产权专项保护行动,全年共办结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102宗。
绘出知识产权强县“路线图”
对企业而言,“知产”也是“资产”,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真金白银”。深谙这一点的南海区,在2022年大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融资扶持措施,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转化和运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区共有69家企业通过质押知识产权获得融资超4.2亿元,8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9600万元。全区累计超410家(次)企业通过知识产权金融获得贷款总额超30.5亿元。
2023年,南海区知识产权工作也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在《佛山市南海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工作方案(2022—2025年)》中提到,到2025年,把南海区建成创新活力强劲、转化运用高效、管理体制完善、保护措施有力、服务机制便民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2万件,有效注册商标突破25万件,地理标志产业产值每年递增5%,版权登记总量达2.5万件;新增专利技术转化先进标准60项以上;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新增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金额超15亿元;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维权难度有效降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3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进一步创新知识产权融资、入股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
新的一年,无论是南海企业还是南海区政府都在加速前进,争取为区域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特写
“年轻”企业捧回“湾高赛”金奖
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上,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芯半导体”)以“功率半导体”项目拿下了大赛的金奖。
“此次获奖是对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的鼓励!”汇芯半导体总经理冯宇翔说,从公司成立之初,便坚持要做原创产品,为行业发展探路,希望成为对行业有贡献的伟大公司。
汇芯半导体主要是为工业、消费、车载、新能源等领域提供全球领先高集成小型化功率半导体芯片及模块。其所在的半导体行业,一直被认为是制造业的“皇冠”,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个行业的创新点有很多,创新空间也很大。”冯宇翔介绍,公司自成立之后,便围绕着功率器件、驱动IC、材料研究、模块架构、集成设计、封测工艺这6大技术方向进行专利布局,保护既有和即将推向市场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汇芯半导体已经有三个系列的产品投产,2022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今年定下了突破1.5亿元的目标。“我们今年的订单目前已经排到了5月份,相信随着原创产品在更多场景被应用,会收获更多的订单。”冯宇翔说。
在专利方面,汇芯半导体也有惊人的数量,这家成立才2年多的“年轻”企业,目前已经申请集成电路布图、发明专利等超800份,其中有300多份已获得授权。记者还了解到,该公司一直保持着每个月10~20份的专利申请量。
“知识产权是一个武器,一个保护自己的武器,也是公司未来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胜出的关键,所以我们特别重视知识产权布局,从公司创立之初便定下规矩,公司的员工在进入公司的时候,每个人每个月写两篇专利是标配。”冯宇翔介绍,通过这一模式,公司员工已形成习惯,对研发过程中发现的方法、对资料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思路经过检索,发现是公开资料中没有的,就写成专利。
除此之外,在专利管理上,汇芯半导体也形成自己独特的专利管理机制:分级管理一把手负责制。据介绍,目前汇芯半导体的专利分为三级,其中A级原发式创新,由冯宇翔本人自主进行撰写或者由他深度参与撰写。
“通过这样的机制,我们能够保证重要专利的文本质量和申请效率,为产品的研发、生产保驾护航。”冯宇翔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李春妹 通讯员沈丹萍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