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督数智化 守护城市一片蓝
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以强化管理制度修炼“内功”,以科技赋能保障“气质”

■执法人员从智慧环保电子地图获取桂城环保大数据信息。
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摄

■瀚天科技城园区环境优美。
园区供图

■执法人员借助科技仪器监测汽修企业VOCs的无组织排放情况。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摄

■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到企业开展汽修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资料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在桂城城乡,抬头所见皆风景:蓝天碧水、空气清新、花草相映、步步皆景,河水清澈、绿树成荫、鱼翔浅底……
50个微型气象站点、20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点、30个洒水车“GPS+液位计”,精准探寻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周边环境差异;建立“短信提醒+巡查复核+执法检查”分级精准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2022年,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不断探索创新,以强化管理制度修炼“内功”,以科技赋能保障“气质”,守护好桂城的碧水蓝天,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景入画来。
排查整治
做大气的守护者
在海八路时利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维修车间里,原本低效的废气治理设施已更换为高效治理设施,每对一辆车喷漆,该设备都会吸附VOCs废气,当活性炭饱和,设备会自动对其进行解吸脱附,VOCs被浓缩后进行催化燃烧处理;在林岳36家红木家具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备24小时“盯着”企业的生产车间,一旦发现私自喷漆行为,会立马发送“警报”,执法人员快速赶到现场……这是2022年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对汽修、红木行业进行专项整治后的成果。
目前,影响桂城大气质量的污染“头号分子”是臭氧,而VOCs是产生臭氧的前体物,非法喷漆行为是VOCs产生和无序排放的主要污染源头。2022年,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大力开展VOCs重点“4+2”行业专项整治、汽修行业专项整治、红木家具行业专项整治,督促122家企业每月落实“换水换碳”工作,推进62家企业完成低效治理设施淘汰及升级工作,对红木家具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视频监控……
90后小伙梁先生2022年接手了怡海湖公园附近一家汽车维修店,刚营业时,店里不仅杂物多、防火设施设备不完善,而且存在废气治理设施落后、调漆房、危废间不规范等现象。2022年10月28日,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联合其他职能部门来到梁先生的汽车维修店巡查,一下子就指出了许多待改善的问题。“治理设施未升级,风箱里堆积了大量灰尘和油漆渣,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须按要求立即整改。”执法人员详细指出问题和环保、安全隐患,给出“整改清单”。
“一开始因为不懂而害怕、焦虑,后来执法人员耐心给我建议,指明整改方法,我2天内就把消防设施备全,规范了调漆房、危废间的布置,清理了杂物等。”梁先生说,这次铁腕行动让他知道店铺的问题和隐患所在,整改后他能更好地经营汽修店。
2023年,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将继续从源头上取缔非法喷漆行为,推动绿色喷漆中心社会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VOCs产生。
科技助力
精准监测提升执法效能
近年来,桂城坚持多管齐下,应用一系列高新技术精准防控,有效解决了污染应对不及时、精力有限、管控难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粉尘,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又一“危险分子”,它还是各类环境污染物的载体。做好扬尘控制和粉尘减排工作,是城市拥有蓝天白云的关键所在。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整治红木行业粉尘收集不规范乱象、利用技防手段严格落实工地扬尘管控……除了把日常行动做扎实,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还通过科技赋能,提高执法效能。2022年,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在中心城区设置50个微型气象站点、20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点及30个洒水车“GPS+液位计”,数字化3条道路雾化喷淋系统。
现在,一张智慧环保电子地图,不仅呈现着大气监测站、扬尘监测点等多个平台的实时数据,还能根据情况及时预警,并将报警信息的分类分级发送至相关人员,构建起环保全要素“生态地图”。
针对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安装了废气自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情况,还能帮助企业快速诊断废气治理设施故障等问题。如今,桂城已完成重点区域3公里范围内VOCs污染源全覆盖监测,实现污染源精准识别及执法。
餐饮油烟,也是困扰市民生活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废气。在桂城中心城区,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除了对岗“四约”的自建房加强监管外,还对核心区餐饮油烟排放加强执法监管。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就是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在重点餐饮单位安装的“黑科技”,能24小时监测餐饮单位情况,还能实时反映设备运行情况,油烟废气管控效能大大提升。目前,桂城中心城区已有70家大型餐饮单位安装了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接下来,我们会加强与街道政数‘城市大脑’的对接,强化与区级数据互融互通,整合微风站、在线监测数据,打破数据割据的局面,多团队、多维度分析现有数据,细化管控措施,提升管控效能、执法效能。”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有关负责人说。
服务为上为企业绿色发展护航
企业发展好,城市才有活力。2022年,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积极做好“店小二”,从稳经济、促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前介入、做好服务,为企业绿色发展护航。
“建议你们进一步做好危废间和化学品仓库的防渗措施,补充危废间作业指导书,加强废气治理设施维护,按要求定期对活性炭、喷淋废水进行更换,增加雨水截止阀……”2022年9月26日,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联合风险评估专家及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对灯饰、彩印包装等企业开展现场风险评估工作,为企业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此外,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还为122家企业开展排污证后监管培训,为企业解读排污证政策;召开3场汽修行业宣讲会,向105家企业传递环保管理要求;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的环保手续理顺工作,提前介入在建项目的前期谋划;协助12家企业通过南海区环保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专项资金申请。
工业园“污水零直排”的建设,是惠及民生的一项环保工作。继天富科技城“污水零直排区”建成后,瀚天科技城(A区)被选为2022年的改造提升园区,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对瀚天科技城管网进行详细排查。目前园区内部已完成基础建设,每个排水单元内部已实行雨污分流,修复完成25座堵塞检查井、23座混接检查井以及4处市政接入点。
“瀚天科技城(A区)建成至今已有10多年,虽然园区内不产生工业废水,但是早期存在管道混接情况,部分生活污水经雨水管道排放到周边的佛山一环东涌,会对河涌造成一定的污染。2022年我们梳理了园区内所有排水管道,完成雨污分流改造,让园区从源头到排放实现全流程控污,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跟进桂城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南海新经济小镇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
记者手记
数字赋能桂城生态环境治理如虎添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是优美的自然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桂城生态监督管理所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坚持以利剑执法为本,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赋能,让生态环境治理如虎添翼。
用好数字技术,不仅能精准识别、快速追踪生态环境问题,还能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2022年,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持续加大投入、深化在线数据应用,创新帮扶执法模式,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如在桂城的中心片区设置50个微型气象站点、20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点及30个洒水车“GPS+液位计”,精准探寻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周边环境差异;建立“短信提醒+巡查复核+执法检查”分级精准执法模式,助力执法效能提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强力保护了桂城的“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
桂城正加快打造城市客厅典范、总部经济样板、广佛同城标杆、科创都市顶流、人才聚集高地,争当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领跑者,这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从铁腕出击彰显环境整治的决心,到“人防+技防”结合,以科技赋能提升执法效能,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一直在努力奋发。踏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期待桂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所继续从“数字赋能”中寻找新思路、取得新突破,为桂城高质量发展描绘“绿色”新图景。
数读生态环境建设
1
在桂城中心城区设置50个微型气象站点、20个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点及30个洒水车“GPS+液位计”,数字化3条道路雾化喷淋系统。
2
开展VOCs重点“4+2”行业专项整治,督促122家企业每月落实“换水换碳”工作,推进62家企业完成低效治理设施淘汰及升级工作。
3
排查核心区域餐饮单位225家,整改问题企业70家,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7次,发出整改通知书25份。
4
开展环保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联合整治行动78次,对有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616家次,取缔38家次。
5
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836人次,移动执法检查企业1045家次,抽查排污登记企业133家,现场督查持证企业105家。
策划统筹/关帅屏何翠丽文/珠江时报记者邹韵斯刘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