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好醒
■千灯湖艺术装置《醒》。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扫码看南海新地标美图
扫码看九江“腾龙”人才措施内容
扫码看南海高层次人才声音
扫码看今年南海土地供应情况
扫码看南海区养老民生实事进展
网闻南海当红不让 第41期
上周,南海醒狮文化频频高调亮相。千灯湖艺术装置《醒》以光影点亮南海人的国庆假期;紧接着,“南海狮团”携国潮精品亮相 岗地铁站;国庆假期刚开始,西樵山天湖公园的醒狮表演唤起了人们的文化热情……
醒狮腾跃,展现的是南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无论是打造人才高地,还是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征途中,南海不断传承并活化“醒狮”的精神内涵,使之成为南海雄师的精气神。
南海新地标
“醒”亮登场
■事件回顾
9月29日晚,千灯湖艺术装置《醒》暨桂城景观照明工程(二期)亮灯。《醒》为12.8米高的巨型狮头,整体造型由316不锈钢管构成,让千灯湖畔国潮氛围感瞬间拉满。
9月30日,“南海狮团”醒狮文化主题站厅在岗地铁站亮相,通过传统醒狮文化与现代国潮元素的碰撞与融合,展示南海雄师的魅力。
■网友点评
@“琳达·戴”:这是传统狮头和当代美学的融合碰撞。
@“符美宁”:漂亮,城市建设应增添这些好的公共艺术。
@“明子私货”:现场看太震撼了,愿新地标醒狮照亮千灯湖!
■媒体聚焦
佛山日报:近年来,南海桂城致力于打造注重与人互动的公共艺术品,此次在千灯湖植入“醒”这件大号艺术品,必将为千灯湖CAZ注入新活力,增加南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厚度,让越来越多市民对南狮文化有更深的认知与热爱,让世界听到来自佛山的“狮吼”。
佛山新闻网:狮头醒目的造型,再配上千灯湖动感的灯光秀,成为佛山又一个光影交织、传统和时尚融合的打卡点。
■时报微点评
夜间经济,不只是“吃吃喝喝”。繁荣夜间经济离不开文化支撑。只有在文化领域做足、做够文章,公众的夜生活才能有丰富的内涵,夜间经济才能真正成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在发展夜间经济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让璀璨的地方文化照亮夜色,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形成雅俗共赏、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醒》的亮相,正是南海推动“文化夜游”,让夜间经济走向“诗和远方”的生动体现。
“醒目
”政策礼遇人才
■事件回顾
9月27日,佛山迎来首个企业家日、人才日。佛山将积极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产业发展人才等十类人才。
当天,佛山·创新灯塔人才公寓动工仪式暨高层次人才佛山行启动仪式在位于狮山的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举行。大沥发布全区首个镇级人才服务品牌“沥+”。9月28日,九江发布产业人才服务保障措施,从九方面为符合条件的“腾龙”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除直接涉及产业的四类人才外,佛山这十类人才中,还包括医药卫生人才、社会科学人才、教师队伍人才、乡村振兴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党政干部人才。
这些人才,都是佛山的民生所向、幸福所需、安全所系,他们所在的岗位,或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千家万户,是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领域。他们之中也许有很多平凡人,但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佛山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把这些领域的人才供给提上来,将成为佛山今后提升城市功能、民生幸福感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佛山日报:佛山坚持市场导向吸引人才,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向季华实验室、佛山高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放权,创新科技项目评审办法和人才评价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高标准建设“一园一区一城”科技创新高地,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同时,在全球城市坐标系中思考谋划,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为企业家和人才创造一流发展环境、提供一流服务保障,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他们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时报微点评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南海始终把发展人才事业作为立区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以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礼遇人才,让各类人才在南海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人才声音
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贤帅:南海拥有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人才和科技政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季华实验室研究员米少波:佛山是一个成就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我收获了自己的科研平台。
土地整治“唤醒”发展动力
■事件回顾
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又有新进展——9月28日,佛山高新区南海园“招商一号”项目南海粤海智能制造产业园奠基动工。
今年9月,南海新增供应产业用地17宗、面积93.6公顷(1404亩);截至目前,南海共供应产业用地70宗、面积约289.1公顷(4337亩),意味着今年以来已有70个产业项目成功落地。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土地有活力,发展才会更有活力。改革让土地从碎片到连片,也让城乡土地要素能自由流动,这样,优质项目和新兴产业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时报微点评
南海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抓住“新地改”这个“牛鼻子”,其他各方面改革必将因势而动,集成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周热闻
老有所养
到2022年底,南海将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010张,新增医养结合床位600张,完成100张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建设3个新型社区医养结合型机构,切实解决好群众高品质医疗、养老、康复和护理的更大服务需求。
■网友点评
@“—就是—”:维护老年人权益,也是在为未来的自己谋福利。
@“黄不苦”:宝贵财富!
文/珠江时报记者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