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洋医疗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医疗器械康复保健类出口十强之一
踏浪出海成就残疾人的“飞驰人生”

只需触碰遥杆,使用者就能精确控制轮椅在各类地面环境上前进、转向、爬坡;依靠一颗锂电池和一个物联网系统,轮椅一次性充满电可连续25公里操控行驶及定位追踪;轻轻推动支架,轮椅便可折叠成随身行李大小,搭放在任意交通工具上……
在位于狮山的广东凯洋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洋”)全国总部生产基地,每4分钟就有1台智能轮椅下线;在其展厅里有十大系列,上百款新型的康复辅具、病房护理设备、家用医疗器械等系列产品填补特殊人群出行、医疗、康养的需求;在海外,凯洋“智”造的医疗产品,年销售4.6亿元人民币,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医疗器械康复保健类出口十强之一。
三大基地布局全国
时针回拨至上世纪90年代初,现任公司执行董事廖友峰,当时是国有医疗设备厂的一线员工。2003年,33岁的廖友峰察觉到养老产业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毅然辞职投身创业大潮,合股创办佛山市南海凯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在创业初期,轮椅在国内市场监管体系中,刚好退出了医疗器械目录。公司在暂时无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情况下,廖友峰与两位创始人凭着一张由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一步一脚印打造起销售网络。成立之初,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
在三位创办人的带领下,研发团队由起初的两人逐渐壮大至20人,公司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及共性需求,研发出125项国家专利,产品体系认证涵盖欧洲CE、美国FDA、德国NPa13485、ISO9001。
“如今,凯洋三大生产基地每月能生产10万台轮椅。”廖友峰说,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珠三角、北方、长三角三大生产基地的成功建立。
2010年5月,公司在山东临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筹建了山东凯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在2012年5月开工投产。
2011年4月,凯洋合资成立了“上海凤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百年凤凰品牌的轮椅,同时满足了凯洋“由珠三角向长三角扩张”的发展策略。
2011年9月,在建设“总部经济”的决策下,凯洋在原有颜峰、官窑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深耕珠三角,在狮山成立“凯洋集团总部”,负责全国生产基地的销售和研发。
三大生产基地奠定了公司的“集团化”规模,也帮助公司获得了成本和融资渠道优势。
有了强大的生产力,凯洋逐步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如机场轮椅、脑瘫轮椅、火炬手轮椅、表演轮椅、运动竞速比赛型轮椅等600多种轮椅品类;多元开发病床、血压计、雾化器、制氧机、防褥疮床垫等系列产品。凯洋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有新品推出,并在国内所有省份和各地级市设立办事处和维修服务部,与经销商共同维护终端消费市场。
三大品牌多轮齐驱
2015年6月,凯洋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当时轮椅产量已占国内半壁江山。此刻,廖友峰并没有沉溺在喜悦中,而是重新思考如何推动产品走向不同的品牌道路,并从中打造真正的百年品牌。
2016年,健康中国升级成为“国家战略”。凯洋旗下国外品牌“FOFO”成立,主营出口防褥疮床垫,雾化机等医疗护理产品。
躬身时代大局,凯洋集团旗下三大品牌“多轮齐驱”,积极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在逆境中实现强势上扬。公司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0%,利润翻了两倍,仅轮椅的销售额就达到2.6亿元。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凯洋精益的管理之道。廖友峰分享他的经营“秘诀”——“用管理出效益”“去存量遏增量提质量”“以时间换空间”。具体而言,是通过销售区域整合、架构扁平化、业务费用固化等管理方式降低销售成本;利用库存和经济批量采购方式达到提产增效;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数字化水平,降低产品对运输费用的依赖度。
“市场在变,我们要变得更巧更快更灵活。”在廖友峰看来,经营企业时刻都在面对风险,最关键还是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赋能数字转型
在凯洋,生产设备已历经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目前正稳步推动实现全面数字化。但廖友峰始终认为,人的理念转型才是一切转型的基础与前提。除了人的能力的转型,还有认知模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型,“其核心就是企业文化。”
从产品与行业属性不难看出,“扶残助残”是凯洋的“原生文化”和初心使命。廖友峰介绍,在每年全国残疾日,凯洋都为全国各省市贫困地区捐赠轮椅。公司还成为2010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轮椅、病床独家供应商,并坚持赞助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等赛事。近年来,凯洋集团与市、区残联对口帮扶大凉山,以辅具适配和解决就业等方式大力推动凉山残疾人事业发展。同时积极投身国家基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让残疾人更好地“走出去”。2019年凯洋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
“有实际行动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员工心里根深蒂固,同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发展、情怀与担当。”廖友峰说。
未来,凯洋集团将聚焦总部、三大基地的深度资源整合,探索更高效益的管理模式,并加速企业资本化进程;有望10年内推动兼并重组和收购合作,实现以龙头带动发挥产业链优势的局面,为成为“百年企业”奠定雄厚基础。
文/珠江时报记者梁凤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