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2年06月21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
    • 坚定信念 脚踏实地 拼搏奋斗 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 继续把“创熟”经验总结好推广好
    • 南海首批选调生 同台述职交“答卷”
    • 整治千亩破旧厂房 全面消除安全隐患
    •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
    • 实施“双百”行动 助市民守“钱袋子”
    • 桂丹路治堵 该再放哪些大招?

    第A02版:要闻

    • 南海首批选调生驻村“墩苗记”

    第A03版:经济

    • 走进镇街宣讲 守护群众“钱袋子”

    第A04版:品读狮山

    • 桂丹路治堵,该再放哪些大招?
    • p43

    第A05版:要闻

    • 南海上榜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
    • 路面现坑洞 连夜修补好
    • 吃不完 就打包
    • 拒不执行还暴力抗法 “老赖”被罚1万元
    • 细节打动人心 观众感动落泪
    • 规划条件核实通过项目不能自行加建

    第A06版:镇街

    • 内衣行业要抱团开展数智化转型
    • 党员志愿者设摊 向群众宣讲政策
    • 擅自处置渣土 工地受到处罚
    • 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 警民合力救起轻生女子 正能量事迹获网友点赞
    • 关于换发保险中介许可证的公告
    • 规划调整公示
    • 声明

    第A07版:映像

    • 夏至万般美好如约而至
    • 平安人寿斩获“Efma-埃森哲保险创新大赛”重塑客户体验全球大奖
    • 《股东来了》!安信证券走进社区为群众普及金融知识

    第A08版:天下

    • 如何更好保证线上诊疗质量?
    • 香港市民的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 珠江防总启动洪水防御Ⅱ级应急响应
    • 19项主题宣传活动弘扬诚信兴商文化
  •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A08:天下

香港市民的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2022年06月21日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临近,喜庆的红色遍布香港街头巷尾。新华社发

“广深港高铁通车,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不到20分钟,到广州南也就50多分钟。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到澳门不超过40分钟,到珠海也不超过50分钟。”正在深圳开发无人驾驶项目的香港青年詹培勋,至今记得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和港珠澳大桥贯通时的兴奋。

“玩转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深圳创业,香港生活”……两地融合的前景鼓舞着詹培勋这样的创业者。2020年,他辞去香港的工作,完成了从投资人到创始人的转型。他的无人驾驶项目主要应用于封闭园区的运输,从走出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到实现量产,企业如今拥有了150多人的团队,拿到三轮融资,产品已在广州港等100多个园区投入使用。

两地交流越来越多样化

从内地大学毕业的香港市民林小姐早已习惯了在网上买买买。受疫情的持续影响,许多香港市民和林小姐一样,在“指间”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便利。

“口罩、消毒湿纸巾,这些网购又便宜又快捷。”有老有小的舒先生对粤港澳大湾区网购的优势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只要深圳有货仓的,哪怕在疫情期间,从下单到收货也就两天时间。他连大米都网购,“内地产的圆粒珍珠米口感好,疫情期间香港经常买不到”。

“我一直希望能进行内地人民币产品投资,‘跨境理财通’让我切实体验到大湾区金融互通的便利。”2021年10月19日,香港市民邝女士在工商银行南沙分行帮助下,联系到家附近的工银亚洲鲗鱼涌分行,成为“跨境理财通”业务的首位客户。

“大湾区的跨境市场需求太大了。”说起大湾区的市场,中银香港个人金融及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文非常兴奋。

“为迎合市场需求,中银要求‘全员都要做跨境业务’,包括业务最末端的前台服务人员。我们在大湾区一共有187家分行,3500位同事,必须都要懂跨境业务。”陈文说。

他回忆,以前香港与广东多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简单往来,单次旅游人数多,往来只有简单的货币兑换、贷款等。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两地的交流越来越多样化。退休、医疗、上学、置业等各种需求越来越多,对一体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之间出现的“一小时生活圈”,陈文深有体会:“我有时因工作需要到内地,近几年内地发展得很迅速,电子化程度非常高,出门打车、买东西、吃饭都是电子支付。”

为此,中银香港推出大湾区“开户易”服务,香港客户绑定内地主流手机电子支付应用程序后,在内地消费、乘出租车等,畅游无阻,切实解决香港客户大湾区便捷支付、网购、转账、汇款等多样化需求。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在中银香港开立内地账户的香港客户数同比上升41%,接近17万户。大湾区企业贷款按年上升9.8%,科创企业贷款按年上升8.3%。目前BoCPay(电子钱包)客户数目已超过100万户。

“这些大幅增长的数字足以说明大湾区的市场前景,足以说明香港居民对于大湾区的认可程度是相当大的。”陈文语气很坚定。

为更多初创企业带来成长机会

“我接触到的行业都感受到了大湾区发展带来的影响。”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李令德说,“拿我们自己作例子,毕马威在中国29个城市设立了32个机构,其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香港和澳门等6个大湾区城市设置了7个办公室,里面有2个办公室是在过去一年多设立的。”

李令德介绍,毕马威4月发布的就业趋势调研报告显示,香港受访者愿意移居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比例逐年递升,2019年是52%,2022年已达到72%。

与往年类似,事业及行业发展前景(63%)、交通便利(62%)是人才从香港移居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此外,较高薪酬(54%)2022年取代获得更广阔的工作视野(50%)成为第三大主要原因。

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背后,是近年来一批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和3条高速公路省际通道直达香港。

通关更快,效率更高。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启用,皇岗口岸重建项目等加快推进;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实现24小时通关,“合作查验”“一地两检”等创新举措落地见效,香港与内地正走向“无缝衔接”。

詹培勋庆幸当初的选择,即便有疫情影响,香港与深圳的优势互补仍让他的创业项目快速成长。“深圳有良好的创业空间,香港有科研源头性的支持和后端金融服务的优势。”他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会给更多初创企业带来成长机会。

(新华社)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