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文化新地标 释放发展新动能
南海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构建大文化格局打造文化导向型名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樵山文化中心已成为市民心目中高雅艺术的殿堂。

■南海艺术中心片区效果图。
10月11日,首届南海鲲鹏人才节在樵山文化中心启动。将“最青春”的人才盛会,放在“最岭南”的樵山文化中心,这既是南海软实力的展示,更是文化自信的“南海表达”。
近年来,南海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构建大文化格局,打造文化导向型名城,塑造了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等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地标。
文化兴,城市兴。随着文化地标的落地与动工,会展业、电竞产业、体育赛事产业、文创业等新业态在南海蓬勃发展,成为南海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也为南海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年轻人作出积极贡献。
崛起新地标
不断润泽市民幸福生活
西樵山下,听音湖畔,三个文化新地标互相呼应。
一个雍容大雅——樵山文化中心于今年“五一”前正式对外开放,随着一系列精品剧目和文化活动的推出,已成为市民心目中高雅艺术的殿堂。
一个恢弘大气——于2019年底启用的飞鸿馆,以跃动的龙腾造型承载武术与运动场馆的动感意象,是展示南派武术文化的重要窗口。
还有一个呼之欲出——有为馆将于2023年完工,将打造成高品质的公共文化场馆,通过狮跃造型与飞鸿馆呼应,形成“一文一武”的功能定位。
每当夜幕降临,听音湖片区流光溢彩,环湖的西樵山牌坊、观心小镇、樵山文化中心等核心景观靓丽呈现,樵山瀑影在光影中璀璨变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20年,该片区还成功入围“佛山首批夜游地”。
听音湖片区接二连三崛起的文化地标,犹如一颗颗明珠,不仅照亮了西樵镇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居民麦女士穿着连衣套裙,带着女儿一同到樵山文化中心观看经典话剧《雷雨》。“大家都知道樵山文化中心是高雅艺术的殿堂,所以都用心打扮以示尊重。”麦女士说,自樵山文化中心启用后,她已数次前来观看演出,上一次在9月份,观看的是音乐剧《魔女宅急便》。
就像梧桐树能招来金凤凰一样,一个文化地标也可以培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麦女士一样,听音湖片区周边的居民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改变,不少人在欣赏精品剧目演出的同时,也在接受文化熏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同样,飞鸿馆的落成,不仅让市运会各项赛事纷至沓来,也带动了周边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人们在这里学醒狮、练武术、打篮球,体验运动的乐趣。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今年的南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文化润民,构建大文化格局打造文化导向型名城;要持续优化公共文体服务,提速南海“三大中心”及有为馆建设,全力推进“三大博物馆群”建设。
其中,南海文化中心位于千灯湖西侧;南海艺术中心位于大沥镇河西沿江片区,是“千灯湖中轴线北延、城市中心北延提质发展、文化体育过河”的重要节点项目;南海体育中心位于狮山镇博爱湖。
不难发现,南海已将最好的风景留给文化地标。依湖而建的“三大中心”,正是南海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一个缩影。“三大中心”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人文气息与湖光秀色的交相辉映,更是市民实实在在的“幸福半径”。
在“三大中心”建设的龙头带动效应下,南海镇街公共文体场馆建设也如火如荼地铺开,狮山的南海高新区文化中心、桂城的映月文化中心、大沥的黄岐文体中心和大沥文体中心,以及里水新城文化中心等,或已在建,或在规划,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呈现提质增效、快速发展的局面,文化发展不断润泽市民的幸福生活。
融出新格局
新业态推动文商旅创深度融合
一个文化地标,不仅可以赋能当地居民的幸福生活,更能催生出全新的业态。
樵山文化中心自“五一”正式启用以来,已先后举办了“樵山论道”会展专题论坛、“艺术广东·国际艺术交流展”等高端展览。此前,还举办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南海2021年度城市更新(“三旧”改造)项目投资推介会暨泛家居产业生态大会,填补了西樵乃至南海会展经济的空白。
“樵山文化中心并非单一的文化地标,它带来的会展经济对城市文旅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南海樵山文化中心运营单位、光合作用展览公司董事长鲁晓昆表示,自“五一”以来,樵山文化中心已举办了34场活动,其中演出8场、会议展览26场,对区域的产业、文旅、城市品牌宣传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她希望听音湖片区内的商业体、景区、酒店充分联动,吸引更多业态进驻西樵,使本地文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如今,随着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有为馆、观心小镇、“宋城·佛山千古情”等文旅载体的落地,听音湖片区功能进一步完善,不仅形成集高端会展、精品演出、旅游休闲以及文、体、旅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集聚区域,更彰显了南海区“文翰樵山”的区域名片。
无独有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中心的动工,电竞产业也在南海落地开花。虎牙全球研发总部、欢聚集团产业互联总部等一批龙头项目“抢滩”南海,南海已逐步完善赛事场馆、产业园区、青训基地、电竞娱乐等上下游产业链条。据悉,即将完工的南海体育中心,在规划建设的前期已瞄准了电竞、国际赛事等新兴产业的需求,今后南海将具备承接各种规模电竞赛事和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近年来,南海确立了东部“文化+创意”、中部“文化+商业”“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游”的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南海文化资源加快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加速培育为支柱产业,突出文化产业激活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作用,力求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突围。
南海还全力推进环千灯湖、佛山西站、西樵山三大博物馆集群建设,积极推动“环湖新兴产业带”“西部中心水脉文旅产业带”等重点工作,持续举办艺术四季、公共艺术展、龙舟盛会、狮王争霸赛等品牌活动,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载体建设、产业发展,助推南海高标准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南海发力新文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跨界融合。例如,启动非遗醒狮IP与电竞游戏新文创合作,为游戏人物鲁班穿上醒狮皮肤;制作《扒龙船》《平洲玉匠》《林氏洪拳》等以南海特色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以区内12家文博类场馆的馆藏为设计元素,量身打造“南海有礼”文创产品……这些都是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跨界发展的创新做法。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越明显,就越能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电竞产业、影视产业、文创产业更是属于年轻人的产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已掌握激活优秀传统文化“钥匙”的南海,在新的征程上将开创新的创举、新的荣光。
特写
西樵
文化引领打造岭南文旅高地
白天到西樵山和国艺影视城游玩,傍晚到观心小镇品尝美味佳肴,晚上到樵山文化中心看展览演出、欣赏听音湖璀璨夜景……作为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岭南文旅小镇,今年国庆期间,西樵镇共接待游客38.43万人次。
文化是西樵的灵魂。提起西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5A级旅游景区西樵山。其实,西樵也可以很“网红”。每当夜幕降临,听音湖片区的环湖建筑都“亮”了起来,不远处的樵山瀑影在光影中璀璨变幻。
近年来,西樵镇“山上5A景区,上下5A城区”建设成效明显,并形成了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樵山为龙头,辐射听音湖片区、国艺影视城、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西岸南海湾及周边岭南特色古村落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特别是樵山文化中心的启用,更为西樵增添了会展经济的旅游新业态。“五一”期间,樵山文化中心举办了“樵山论道”会展专题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翘楚共聚南海西樵。
“这个论坛打响了樵山文化中心启用的第一炮,彰显了南海的软实力,并得到了与会人员的盛赞。”鲁晓昆表示,会展业的发展,对区域的产业、文旅、城市品牌宣传推广的叠加作用明显,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让运营团队备受鼓舞,她对樵山文化中心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樵山文化中心也吸引了周边市民前来“打卡”。“五一”期间,樵山文化中心相继举办了动漫展、大型民族舞剧《沙湾往事》、音乐节等文旅活动,国庆前后还举办了“艺术广东·国际艺术交流展”,以及话剧、音乐剧等精品演出,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市民游客前来参与,人气火爆。
未来,西樵还将创新文旅产业,通过联动山下“宋城·佛山千古情”、国艺影视城等文旅载体,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依托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有为馆等文旅体高端载体,做大做强会议会展、创意设计、影视动漫和高端赛事等文体产业;精心雕琢听音湖城市核心区,实现以湖兴城、以湖聚产、以湖惠民,将其打造成佛山西部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创新平台和城市客厅。
文/珠江时报记者黎小燕洪晓诗图/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