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记者探访南海区儿童福利院孩子们上学生活状况
一样的开学季 不一样的爱

■“院长妈妈”陈绮玲拉着兰兰(化名)的手,送她上学。

■在暑期,南海区儿童福利院组织儿童进行读书学习。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9月1日上午7点,在南海区儿童福利院内,几个孩子依偎在“院长妈妈”身边,一边撒着娇,一边整理上学的书包,脸上挂着阳光的笑容,快乐的上学状态与普通孩子别无二致。
这个开学季,南海区儿童福利院7个达到上学条件的孩子,一个都不掉队——5个孩子就读特殊学校,1个就读省残疾人体育艺术中心,而兰兰(化名)是唯一一个符合条件,就读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孩子。
8点不到,孩子们口中的“院长妈妈”——南海区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陈绮玲,和院里的工作人员,把孩子们一一送到学校,开启他们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在不幸的童年收获另一个“家”
“和别人一样去上学,非常开心,我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一大早来到学校,12岁女孩兰兰略带羞涩但理想满满地说道。
一张甜甜的笑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见到兰兰的人很难看出来她是一名孤儿。幸运的是,虽然兰兰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父母是谁、生日是哪天、姓什么,但来到儿童福利院后,兰兰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有了属于自己的姓,姓“罗”。陈绮玲解释说:“当时儿童福利院就在罗村,为了不给孩子贴上标签,结合地名及参考百家姓,福利院的孩子都姓‘罗’。”
陈绮玲对这些被遗弃的孩子视如己出,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更花心力。对比兰兰刚进福利院的日子,陈绮玲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兰兰刚来时,全身脏兮兮,又极度敏感,充满戒备,她的年龄是医生通过骨龄和换牙情况推断出来的。”陈绮玲说,刚来那两年,基本不说话,只是眼巴巴地看着你,让人揪心。慢慢地,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耐心照顾下,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才打开了她的心扉。
“总怕给她的爱不够”
人们常说,爱笑的女孩运气总不会差。“每当我遇到困难,院长妈妈,社工姐姐,还有福利院里很多老师,都把我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兰兰笑言,大家都对她非常好。
今年读5年级的兰兰,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在学校期间每年都会获得各种奖励。陈绮玲说:“她刚上学那会儿,全院都很不放心她,我们特意把兰兰的身世、性格等情况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保护孩子的隐私,留意她的情绪变化,希望她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开心在学校学习,结交新朋友。”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兰兰的学习,牵动着儿童福利院里所有人的心。“每个周末,甚至每个寒暑假,我们都会有工作人员轮班为她辅导功课。”陈绮玲说,兰兰每一点进步,我们都会鼓励,总怕给她的爱不够。
她的班主任汪老师也说:“我会特意观察她的优点,鼓励她发挥长处融入班级,也会私下叮嘱她宿舍的同学,多帮助她,和她聊天,帮她融入集体中。”
一边是“特别的爱”,一边是在日常照顾中,儿童福利院按照不同年龄段孩子需求,合理配餐,科学喂养,保证个人健康及成长环境干净、卫生,注重养育过程中孩子情感的培养和互动。
说起这些孩子,陈绮玲满满的幸福感,她说孩子们的笑容是最好的治愈,在这里,虽然辛苦,也可能比一般的妈妈付出的要多很多,但是收获也非常多。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残疾孩子,绝大多数没有机会去学校上学。为了“不放弃一个孩子”,南海区民政局多方协调,创建了各类分班特殊教育。南海区救助站站长朱远强说,儿童福利院里,正常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学龄儿童送到特殊学校就读,还有送教上门,保证每一位孤残儿童,不论残疾程度轻重,都有机会参与适龄、适合的康复教育抚育活动,使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肢体运动、生活自理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
南海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用大爱包容特殊孩子,用好的教育帮助他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文/珠江时报记者戴欢婷通讯员朱昌灵图/珠江时报见习记者张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