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1年07月1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习近平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石门中学雄踞9所提前批学校首位
    • 平洲二中启动改造提升
    • 支持浦东新区打造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引领区
    • 上半年中国经济 回稳向好
    • 以民生“温度” 标注幸福“刻度”
    • 探秘一袋血的 “爱心之旅”

    第A02版:要闻

    • 面对面问需求 点对点解难题
    • 聚焦“两高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
    • 听取和审议 一批工作报告
    • 打造群众服务阵地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一站式买齐各地优质农产品

    第A03版:要闻

    • 扎根基层守初心 服务为民担使命

    第A04版:要闻

    • 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第A05版:要闻

    • 带你探秘“一袋血的爱心之旅”
    • p5

    第A06版:教育

    • 桂城中考成绩高位再突破 公民办学校百花齐放

    第A07版:教育

    • 摇号结果将发布学校公众号
    • 做好初升高衔接 提前锁定优质学位
    • 公办高中录取 最低资格线为 510分
    • 九江华光中学 新体育馆开建
    • 规划调整公告

    第A08版:暑期安全

    • 防止孩子走失 这些建议记在心
    • 家长岸上玩手机 不知孩子已溺水
  • 数字报首页

A04:要闻

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南海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07月16日

    ■“十三五”期间,南海累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80所。这是西樵镇中心小学学生开展校园活动。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南海狮山莲子塘村社区幸福院内,老人们正在开心地唱歌。

    珠江时报记者/黄永程摄

    ■2021年5月,南海区政府“区长直通车”平台正式启用。

    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市民在图书馆阅读书籍。

    珠江时报记者/廖明璨摄

    小康,饱含着中华民族对幸福的憧憬和期盼。如今,千年梦想,百年梦圆。

    “南海尊师重教的氛围很浓厚,作为老师,我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家长,我的孩子也拥有很好的学习环境。”

    “就在南海,总有我,陪你闯陪你成长,倾注我力量。”

    “腿痛大半年了,家住官窑,去市区大医院又远,这次义诊听了大医院的专家讲解,放心多了。”

    “决定在南海买房留下来,工作也越来越顺心,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有盼头。”

    ……

    在南海,全面小康的画卷徐徐铺开。圆梦的幸福感,正从“学霸家庭”的心声、“稳就业”的歌声、幸福院阿姨的笑声里洋溢出来。

    全面小康,民生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紧盯热点焦点,直面群众关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工作取得进展。

    这是南海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更是366万南海人不懈追求、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

    “钱袋子”里的民生福祉温度

    全面小康,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幸福。

    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一笔笔财政支出,回应着民生关切:2015年到2020年,南海地区生产总值从2397亿元增长至3177亿元,年均增长5.9%;民生投入累计达817亿元,年均增长10.8%,占财政支出比重67%。

    数据,对地方经济而言,是突飞猛进的成绩;对寻常百姓而言,则是幸福生活的标尺。

    7月11日至17日,南山湖实验中学举行首个校园开放周活动。该学校总投资达5亿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提供600个优质学位。

    参观完校园后,陈女士很是感慨:“桌椅的尺寸都是根据高中生的身高进行了定制,设置的课程也让孩子对高中规划有一定启发。”

    让陈女士发此感叹的背后,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15年以来,南海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仅2020年投入就达54亿元。

    大手笔的投入,支撑着南海优质教育的崛起,也擦亮了“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品牌。

    “十三五”期间,南海累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80所,新增优质学位8.3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80%,高考成绩持续领跑全国同级地区。

    称得上“大手笔”投入的,还有医疗。

    近三年来,南海每年在医疗方面投入超过20亿元。

    陈基杭,桂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防医生,也是一名家庭医生。5月底,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时,他连夜加班为患者“云端”开药,得到患者家属微信致谢。

    截至2020年底,南海全区已组建了48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市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这是南海人“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一个侧面。

    如今,不断完善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拥有15家公立医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6家三级医院(含3家三甲医院)的南海,医疗资源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级前列,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初步构建起优质医卫服务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住就业,居民有了收入和消费,经济社会大盘就有了稳定基石。

    2020年,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海仍然积极出谋划策,开展稳就业行动,参加线上线下的招聘企业有近3000家次,累计提供逾6.6万个岗位,求职者简历近12.2万份,帮助实现就业逾4.4万人次。

    2021年,南海对去年稳就业行动方案进行延续和再升级,继续开展稳就业行动,发布“职惠+”“创就+”“政当+”“技能+”“园梦+”五大主题项目,从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南海就业形势持续稳定、长期稳定。

    国家统计局佛山调查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佛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45元,其中南海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436元,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继续保持可支配收入“压舱石”地位,这也得益于南海区稳就业的系列举措。

    圆梦背后的人民至上情怀

    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人民至上的情感刻度。全面小康,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只有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上不断取得进展,人民群众才能有真切的获得感。

    安居,是每个人的梦想。

    谭卓贤,桂城平洲人,2007年,55岁的他不幸中风,只能借住在弟弟家。

    得益于南海区陆续兴建的保障性住房,为本地住房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2011年,他成功入住丽和苑,并对此满心感激:“曾经,我以为只能孤独终老,但自从搬进丽和苑,我有了家,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能安享晚年。”

    随着南海区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像谭卓贤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截至2020年年底,南海有公共租赁住房项目70个共18369套,配租率超过9成,累计保障户数约2.5万户,其中南海区户籍家庭约0.6万户,新市民约1.9万户,惠及总人数约4.2万人。

    养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南海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累计投入10亿元。作为国家级养老基本服务标准化试点,南海积极探索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多元化养老体系,推出老人优待、长者饭堂、老年大学、高龄津贴等贴心服务,让“银发族”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邝婆婆84岁了,5年前,独居的她住进了樵安养老院,闲暇时间看看杂志,跟儿子视频聊天,生活过得舒心惬意。“儿子孝顺,老有所养,我非常幸福。”在这个“四星”养老机构里,邝婆婆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保障弱势群体的美好生活,也是南海的民生工作重点。

    在保障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方面,南海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双向选择平台,不断优化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各类补贴、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服务等举措,让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

    “政府帮我们自信融入社会,让我们获得实在的幸福感。”肢体残疾人员小冯,就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学到一技之长,成为企业重点栽培的技术性人才。

    “大救助”的对象不止残疾人。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南海区实行相应的救助和保障,从2019年1月起,南海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980元/人/月提高到1060元/人/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1924元/人/月提高到2093元/人/月,适时共享南海经济发展成果。

    在一项项政策措施的支撑下,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暖暖的民生温度传送到南海千家万户。就业、养老、医保、低保、慈善、住房保障等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更加凸显了“人民至上”的情怀。

    据统计,截至2020年7月,南海全区医疗救助全额资助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低保临界对象316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救助6875人次,救助金额41.31万元;门诊特定(慢性)病种救助5152人次,救助金额61.68万元。

    共建共治共享里的幸福生活质感

    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发展成果需要得到人民认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小康,就是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参与感、满足感、幸福感。

    对来南海创业的揭阳人汪姜生而言,2003年以前,他最期盼的是安全。“那时,在大沥开了一家士多店,店内时有小偷小摸,停在外面的单车也被偷过。现在小区治安很好,都没有治安问题。”汪姜生说。

    由“乱”到“治”再到“安”,是南海近年来扎实推进各项平安建设工作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通过精准打击各类犯罪,让社会治安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南海也在不断激活智慧“平安细胞”,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数据显示,群众安全感从2011年的82.8%连续升至2018年的90.11%,实现“八连升”。

    2019年,南海公安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探索群防群治的步伐,让群众从平安受益者变为参与其中的平安筑梦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当一座城市满足了市民的“安全感”,让他们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之余,能让新市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想要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参与、管理这座城市,这是幸福感的进阶。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新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一个也不能少。提升新市民幸福感获得感,这是南海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为此,南海区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建成做实290个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区、镇、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和网上办事大厅,每年投入超过4亿元,向包括外来务工者在内的全体居民就近提供民政、计生、就业、卫生、治安等300多项民生服务。

    在桂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关爱青少年协会推出“家·南海关爱新市民随迁儿童素质教育计划”项目,从多个角度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新市民随迁子女共享一片蓝天。

    在大沥,佛山市联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设了“‘新南海人梦家圆’异地务工人员社区融合服务”项目,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及归属感,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南海。

    作为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南海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网格直联、融合共治家·南海”,把非户籍常住人口全面纳入有效社会管理,实现政务服务无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人,来到南海工作生活后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并从中找到价值和文化认同,感受家的温暖。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一组组民生成绩单,正勾勒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轨迹,彰显南海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珠江时报记者程虹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