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守护让这座城市更暖心
来自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动人故事

■受妈妈影响,麦卓颖(左)高考一结束就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为防疫贡献力量。(通讯员供图)

■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甘火荣(左)为谢先生讲解药物使
用注意事项。 (通讯员供图)

扫码看桂城这对母女如何在各自
“赛场”上拼搏
“只要能派上用场,什么时间我都可以来。”“我白天要上班,晚上的时间都可以。”“我只是想为群众做点实事。”
自本轮疫情防控硬仗打响,有这样一群人奔走在基层的各个角落,他们是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是迎风逆行的警察,是竭尽所能的市民代表,更是勇于担当的中共党员。他们用朴实无华却又铿锵有力的行动,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让社会正能量喷涌流淌。
没有抱怨、没有推辞,他们有的只是一个朴实的想法:“南海,由我们来守护!”
爱心接力
封控区病患无法取药多方接力紧急送药
“我母亲每天都必须吃的药只剩下最后2天的量了,现在又出不去买药,已经没什么办法了,能帮帮我们吗?”日前,居住在大沥镇岐阳社区某小区的居民谢先生向岐阳社区三人小组工作人员求助。
谢先生的母亲是肺癌晚期患者,每天都要服用1粒靶向药物奥希替尼。受疫情影响,谢先生所在社区成为封控区域,居民不可外出,因此谢先生计划前往广州取药的行程也被迫取消。眼看只剩下两片药物,谢先生一家人十分着急,只好向社区发出求助。接到求助信息后,岐阳社区工作人员迅速上报,并根据指示联系到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盐步医院)。
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接到求助信息后,马上决定由医院药学部主任甘火荣和医教科科长叶俊华协助解决。与谢先生沟通后,两位医生得知谢先生的母亲原本每个月都在广州某医院挂号取药,这次因为社区需要封控管理,无法前往取药。
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在用药品中并无奥希替尼这种药,经过联系得知南海区各大医院也没有这种药,只能直接联系医药公司购买。甘火荣提出,本地参保患者凭医生证明自行到药店购买或医院就诊开药均可获得医保报销,医院可代替患者到药店购买该药,然后送至患者小区。但随后经过详细沟通得知谢先生的母亲医保所在地在梅州,仅能通过医院开具相关凭证事后报销,不能用药房的购买凭证报销。
“我母亲每天吃的药,一次只能取一个月的量,原价一个月是5000多元,如果通过医保报销,可以省去4000元。”谢先生和甘火荣沟通的时候透露。考虑到奥希替尼比较昂贵,而癌症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消耗战,甘火荣希望帮助患者通过医保报销减轻负担。
甘火荣与叶俊华沟通后,决定通过医院门诊途径,为患者建立就诊记录。叶俊华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并查看病历等资料,以线上问诊形式为患者开出奥希替尼药物,同时,医院启用药品临购途径,药品采购员紧急采购奥希替尼,解决了患者异地就医回参保地报销医保药费的难题。
当日下午,药物被送往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为缩短患者等待时间,甘火荣决定自行驱车,在半路接应医药公司的送货车辆,顺利取得药品,然后快速前往谢先生所在小区。“谢先生,这是您母亲需要的药,今天刚好来得及送过来。”下午5时30分,甘火荣与药学部一位同事来到谢先生的小区附近,把药品送至谢先生手上,嘱咐谢先生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后,才放心离开。
“十分感谢岐阳社区工作人员和盐步医院医务人员,他们都密切关注我母亲这件事,帮我们家解决了大难题。这次能在‘断药’前最后一天拿到药,我们一家都放下了心头大石。”谢先生说,封控管理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都十分辛苦,但依然尽力满足居民的需求,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
榜样力量
妈妈坚守防疫一线女儿加入并肩作战
陈柳芬是桂城街道平北社区党委的组织委员,由于疫情突袭,自5月28日起她便与众多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投身在桂城防疫一线。由于平北社区有一个小区离封闭式管理区域华福御水岸小区较近,需要进行大量的封闭管理及核酸检测工作。“7天时间需要安排进行4次大型全封闭核酸检测,全员约有3000多人,工作量大且急,要与时间和病毒赛跑。”因此,陈柳芬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6月4日晚,根据南海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平北社区执行封控管理,全体居民要按规定进行多次核酸检测。“封控区全员约有15000人,需要完成两日一采,如何有序、高效地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应检尽检,是对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大挑战。”陈柳芬说。
那天后,陈柳芬的工作更忙了,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还要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才能安心入睡。这时的她已经忘记防疫工作连续开展了多少天,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女儿要参加高考。
连续多天,本来是与家人团聚共进晚餐的时刻,但陈柳芬还在核酸检测点,一边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一边耐心指导老人填写核酸检测个人信息。
此外,陈柳芬还要负责重点区域围蔽、重点人员排查、发动居民参与核酸检测、布置核酸检测场地、协调物资和人员等工作。既有善于与老人妇儿沟通的耐心,更有搬抬跑的体力,奔忙在一线的陈柳芬雷厉风行、飒爽果决。有这样的社区干部,街坊们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为了不让女儿分心,陈柳芬没有把工作在防疫一线的消息告诉女儿,但其实女儿麦卓颖早已知晓。“这么多年妈妈都忙碌在社区基层一线,这次也不例外。”麦卓颖说。
虽然不能陪伴在女儿身边,但陈柳芬以坚守在防疫一线这种方式和女儿“并肩作战”。高考前夕,陈柳芬给女儿打了一个电话。同一时间,奔赴在不同“赛场”的母女俩,隔空互相打气,彼此鼓励对方要全力以赴。
6月9日,陈柳芬把在家里攒了一段时间的零食包装成一束花,送给高考完的女儿。“这是答应了要送她的零食,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已有40多天没见面,现在终于可以给她了。”看到女儿,在防疫一线很“飒”的陈柳芬变得温柔起来,给了女儿一个深情的拥抱。
由于防疫工作需要,陈柳芬把女儿接回家后又穿上红马甲重回工作岗位,女儿“最想回家吃爸妈煮的饭”的心愿只能交给丈夫。一直忙到当天晚上11时许,陈柳芬才回到家,陪刚经历了人生大考的女儿好好聊聊天。
高考结束这几天,“想要参加志愿活动”的想法一直萦绕在麦卓颖的脑海里。6月13日,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桂城为封控区域的市民送出超10万份应节粽子,麦卓颖终于有机会加入到防疫一线。
分装礼品、制表登记、整理收拾……麦卓颖被安排到后勤保障的志愿服务中。同样是戴着眼镜、梳着简单的马尾,这位温柔的小女生工作时全神贯注,认真细致的样子像极了妈妈。“虽然与妈妈的防疫一线还有些距离,但离妈妈又更近了。”麦卓颖说。
在桂城的各个社区,无数个像陈柳芬一样的基层工作者还在奋战。他们顾大家、舍小家,将对孩子的牵挂放在心中,咬牙坚持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在身体力行地将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暖流涌动
晕针市民获悉心照料手写感谢信致谢医护
“言语无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想用一封信更能代表一名疫苗接种者的心意……”近日,丹灶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中心(下称“接种中心”)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令现场不少医护人员、志愿者为之动容。
日前,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外二、三科护士林燕芬如往常一般,按照医院安排来到接种中心,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林燕芬说,当初医院组织各科室医护人员报名参与接种工作,自己就主动响应并参与培训,自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一直坚守在一线。
“您好,我有点晕针,现在感觉很害怕。”当天上午10时,林燕芬刚接过市民陈女士递过来的注射单,就看到她脸色苍白,整个人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状态。“把头转过去,不要盯着我的针,一点都不痛的,一下子就好了。”为了缓解陈女士的紧张情绪,林燕芬一边建议其通过深呼吸调整状态,一边快速准备注射工作。
林燕芬回忆,当时陈女士突然站了起来,双手撑着接种台,整个人忍不住颤栗起来,随后径直跑出接种中心大门。见状,林燕芬迅速联系现场医院负责人,希望寻求最优应对方案。
当林燕芬及现场负责人追出门外时,发现陈女士已得到现场志愿者的悉心照料,坐在凳子上休息,不时发出剧烈的喘气声。随后,林燕芬建议陈女士打电话叫家人前来陪同,缓解高度紧张的情绪。此外,现场负责人还推来一张移动床,建议陈女士处于平躺状态进行疫苗注射,“相比坐着,躺着更容易让人达到放松状态。”
“医生护士、志愿者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陈女士的家人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向医护人员及志愿者连声道谢。最终,在众人的鼓励之下,陈女士慢慢放松,顺利完成此次疫苗接种。
“感谢你们付出的辛苦和汗水,丹灶因为有你们多了一份强而有力的保障,在医护人员和热心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丹灶一定能交出最好的抗‘疫’成绩!”事后,陈女士送来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记者手记
汇聚强大正能量打赢疫情防控硬仗
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这是南海正在做的事。
病毒是一种负能量,在防疫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更加强大的正能量。
从党员干部、医护人员主动上一线,到志愿者发出“我自愿加入抗疫行列,不计报酬”的主动请缨,再到每一位市民自觉地讲规矩尽义务……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用饱含初心的点滴暖意,汇聚基层疫情防控最大的正能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有幸见证了许多爱心传递。母女同心奋斗在防疫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四处奔波、学生送画给医护人员……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点点滴滴,影响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场全民防疫有了更多鲜艳的点缀,更让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合力抗击疫情的强劲正能量流淌于心。
正能量是一束阳光,拨云见日就能光耀大地驱散疫情阴霾;正能量是一眼清泉,疏通堵点方可汩汩流出洗刷病毒污垢。只要汇聚基层疫情防控中的各种正能量,我们就一定能牢牢掌握战胜困难的主动权,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文/珠江时报记者杨世聪曾蓉吴志恒吴泳通讯员杜建新黄焕庄谭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