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疾控人坚守战疫一线
全员在岗 24小时轮班

■实验室人员在进行检验操作。
通讯员供图

■检测人员准备进入实验室。
“这是个弱阳性的结果,可信吗?可以向上级报告吗?”
“虽然这份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弱阳性,但我对我们的技术有信心,对我们的人员有信心,对我们的结果有把握。”
这是南海区疾控中心检验股股长冯耀基和同事郭铭达的对话。过了不久,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证实了南海的检测结果,也证实了南海区疾控中心的实验室是一支拉得出、用得上、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
在与新型冠状病毒对抗的战场上,如果说医护人员为我们构筑起看得见的防线,在大众看不到的背后,还有这样一支队伍向险而行。这是一只战“疫”检验队,采样、送检、流调、追踪、隔离……危急时刻,他们一次次与病毒近距离接触;疫情当前,他们用专业专注的职业操守为南海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5月,广州出现新冠病例,与之相邻的南海区迅速拉响警报,进入戒备状态。有过处置疫情经验的南海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响应,迅速投入到抗疫一线,中心所有员工取消休假,进入战备状态。
检验股全员搭档分7组,24小时连续排班。面对确诊病例牵连的密接以及大规模筛查出来的疑似病例,大量的标本送往南海疾控,检测人员无缝对接,样品一到马上开始检测。
在实验室里,检测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面屏,在负压实验室内连续工作数小时,防护服内早已湿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出入,检测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都不敢喝太多的水,不敢吃太多食物。一轮实验下来,通宵是常态,检验人员脱下防护服时总是汗流浃背,脸上因长时间戴口罩被印出压痕。
“等疫情结束后,我们就去领证吧。”“好的,一切都会变好的。你快去忙吧,我等你回来。”晚上10时多,检测人员郭铭达和女朋友刚发完微信,又穿上防护服进入下一轮PCR实验室进行检测。
另一边,作为检验股的一名老党员,钱树星下午3时多进入实验室检测,出来时已是次日凌晨2时多,饭都还没来得及吃,他打开手机看了看妻子发来的微信消息:“儿子闹情绪找爸爸,不过现在没事了。喝了奶粉睡着了,如果明天你太辛苦就我来接女儿上学吧,自己多保重身体及时休息。”
看完信息,钱树星内心很是愧疚,“这段时间太忙了,对不起家里人。等这边忙完了,明天一早再回去接女儿上学。”钱树星说道。除了对孩子的愧疚,钱树星更感谢妻子的支持。“家人的支持,让我们疾控人得以专注工作。”钱树星说。
从白天到黑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股的灯一直亮着。这些检验人员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之一,从最开始的接收样本、实验准备,到核酸提取、PCR检测,再到最后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他们丝毫不敢马虎。完成一份标本的复核检测大约需要4~6个小时,在这6个小时的“近身博弈”中,病毒的分装与灭活最为危险,也最为关键,稍有不慎,病毒的气溶胶外溢就可能造成检验人员感染。不过,平素的严格训练可以将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他们都能做到有条不紊、成竹在胸。
由于他们的主战场在实验室,因此往往他们深在“闺阁”,几无人识。面对疫情,他们冲在一线,科学采样,规范操作,为事件定性。他们在实验室里度过白昼与黑夜,深夜里他们是照亮南海一束温暖的光,引领着南海防控稳稳前行。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通讯员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