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文工作做到街坊心坎上
西樵镇以九大重点工程为着力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抓好文明创建

■西樵大桥沿线环境提升。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西樵镇举办“道德人物评选”,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西樵镇举行抗疫期间好人好事点赞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西樵山客服中心的志愿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生活在西樵感到越来越舒适了,不参加徒步都不知道樵园公园这么美。”8月8日,樵园社区居民杨关英与女儿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亲子徒步活动,用脚步丈量樵园公园,感受社区的人文风情。说起家门口的变化,杨关英表示,环境越来越好,“创文”真的“创”进了街坊的心坎里。
西樵镇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决策部署,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省文明镇创建工作放在全局中谋划部署。今年6月,发布了《西樵镇助力全市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方案》,其中攻坚“九大重点工程”成为扎实推进“创文”工作的重点。
细化落实“九大重点工程”,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抓好文明创建,讲好西樵故事,打造西樵品牌。如今,西樵的“创文”工作正在全面铺开、大力推进中。
严抓落实
全力攻坚“九大重点工程”
“各职能部门及各村居,要压实各自责任,严抓落实‘九大重点工程’。”西樵镇党委委员邝倩表示,“创文”不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全镇要动起来,干好这项民生实事。
8月10日下午,西樵镇召开“创文”工作推进会,再次强调严抓落实“九大重点工程”。今年是佛山全力奋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关键年,西樵镇坚持严格对标、问题导向、齐抓共管、强化投入的原则,以“九大重点工程”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创文”工作,切实提升全镇文明创建水平。
目前,西樵镇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23处,今年计划新建20处;完成新翔发市场和坑边市场两个城区市场的升级改造,碧玉市场升级改造预计8月中完工;整治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对各类“六乱一占”现象纠正教育1426宗;清理卫生死角、卫生黑点32处,平整场地约68700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约2000立方米,清理牛皮癣3000多张;全镇中小学校100%开展文明校园创建,100%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公共环卫设施提升,已完成镇内16个市政公厕和74个农村公厕全面升级改造……
连续两个多月的攻坚克难,将“精细化”贯穿其中,“九大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现今,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创文”悄然改变着街坊的生活,让文明成为大家的习惯。
事实上,抓好落实,细化分工,西樵正拿出“啃硬骨头”的担当和勇气,切实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6月以来,区、镇相继对全镇进行全方位的模拟测评,同时每天对重点区域、中心城区、本底项目进行集中整治攻坚和督办。其中在模拟测评中,发现公益宣传氛围待加强,公共设施数量不足、管理有待提升,“一米线”提示标识覆盖不全面等问题。西樵镇对此立刻进行系统梳理,拿出对策,立行立改。此外,重点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氛围提升,提升母婴设施、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和后期维护。
优化提升
人居环境从“面子”美到“里子”
扮靓“面子”,做实“里子”,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西樵一直以来推进“创文”工作中重要一环。
上世纪90年代,翔发市场作为官山城区周边居民的生活配套设施,曾经车水马龙,后来市场逐渐没落进而空置。“市场堆放了大量的杂物,墙体发黑,还挂满蜘蛛网,更有人将床放置在市场,占地为家。”东碧社区党委书记黎健雄说,那时市场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经常被居民投诉。
2017年以来,东碧社区下决心对翔发市场进行整治改造。今年6月,新翔发市场开门迎客,环境整洁干净、宽敞明亮;摊位分区明晰、整齐划一;排水排污、市场管理等都有明显提升,让居民赞不绝口。“现在买菜可舒服了,像逛超市一样。”东碧社区居民谢明菲表示,市场的蜕变大大提升了周边环境,也方便了周边的居民。
除新翔发市场外,升级改造的还有坑边市场、碧玉市场等老旧集贸市场,其中碧玉市场预计8月下旬完工。对于集贸市场综合整治,西樵镇以“破釜沉舟”之态势,建立健全农贸市场及周边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分批推进镇内26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或者转型,打造整洁、安全的农贸市场新常态。其中,严格做好亮照经营、行业标准、投诉电话、农副产品抽检结果等信息公示,成为强有力的管理手段。
走进儒溪村,绿树成荫、阡陌交错、水网如棋……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近年来,儒溪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纵深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提升村居“颜值”,以点带面打造“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改造后的儒溪村,处处展现着环境之美和人文之美,而这也是西樵全力攻坚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成果体现。
一直以来,西樵着重提升人居环境,加强基础配套,打造整洁有序、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其中,将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和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高度结合,在提升西樵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中展示西樵镇文明风貌;高标准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铁腕开展“两违”查治,全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力改善人居环境;以重点交通基础项目的建设为中心,加快镇域内外路网联系,完善交通设施,持续提高道路桥梁管养精细化水平……让全镇的文明环境实现“内外兼修”。
示范引领
让文明之风吹遍街头巷尾
今年6月,西樵第五小学获得“佛山市文明校园”称号,成为镇内第3个市级文明校园。
自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来,该校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抓手,努力培育新时代接班人。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课、道德与法治课、每月文明班评比等途径,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学雷锋、爱心义卖等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修养。“荣获‘佛山市文明校园’称号,既是对创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校长张永军表示。
走进儒溪村的江边公园,顺着小道一路前行,发现公园内增添了不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让人眼前一亮,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品读。
“这些宣传标语是2020年春节前增添的,公园‘换装’后,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儒溪村党委委员陈海泉介绍,核心价值观元素与公园的一草一木相融合,不仅给公园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村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近年来,西樵镇在各大公共场所和各类宣传媒介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全覆盖,打造主题公园、主题道路、主题片区,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同形式融入其中,让群众体验到公园美景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正能量的熏陶。
要建文明镇,先塑文明人,西樵深谙这一道理。公园、街巷,导向鲜明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持续开展文明村居、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公厕等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示范项目”;“最美家庭”“至善西樵”道德人物评选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硬件和软件两手抓,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志愿者作为“创文”工作的先锋,正成为展示新时代文明风尚的核心力量。“请走在斑马线上,遵守交通规则。”在登山大道口,顶着烈日,十年如一日,身披“小黄甲”的梁剑平挥着手里的小红旗,协助指挥交通。梁剑平认为,文明从小处做起,大家一起发力,把城市变得更美好,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超过3.8万人次,志愿群体不断壮大,文明的种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为民惠民
持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在西樵镇行政服务中心,一个母婴室在近段时间悄然启用。一进入母婴室,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室内设有婴儿护理区、妈妈哺乳区,有热水、婴儿床、纸巾等,为前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妈妈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6月中旬,西樵镇卫计局制定了《母婴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工作方案》,为母婴设施建设提升工程提供了建设标准及要求。目前,镇内已在公共服务场所建成6个母婴室,分别设在广东省第二荣军医院、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西樵图书馆等地方。8月下旬,位于西樵汽车客运站、西樵山山北游客服务中心、南海湾森林生态园等场所的一批母婴室扩建提升。
2020年,立足打造“产业发展新西樵”,西樵大手笔投入超100亿元开展一系列产业、民生、环境、文旅及基建项目,全面提升了西樵镇产业配套和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为创建省文明镇形成有力支撑。
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建成启用;宋城佛山千古情、云影琼楼高端休闲度假酒店等项目稳步推进;“4+6”学校新(改、扩)建持续推进;举办新春民俗文化节、翰林文化节等传统民俗活动;三年来累计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超过850场次……如今,创文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一项项创文实事落地生根,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主动参与创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创文已成为西樵常态。
提升民生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创文实惠。西樵镇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工作的“红色引擎”,全面强化基层治理、基层协同共治,通过各领域平安创建、各项社会保障措施落实,多措并举,多点推动,让创文成为西樵高质量发展最强劲的内生动力。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接下来,西樵镇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以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立足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持续推动城市环境改善、面貌提升、产业优化、文旅繁荣,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接续奋斗,为西樵镇文明水平再上新台阶持续发力。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通讯员梁伟杰张嘉宜关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