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 连点成片 布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
南海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745个,打造全省领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品牌

■疫情防控期间,桂城悦园小区党员志愿者为自我隔离的业主买菜。扎实的志愿者服务是南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大亮点。(资料图片)

■南海区乡村振兴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这是里水百合花文化周“百里芳华·乡村振兴”展示。


珠江西岸有南海,文明灯塔耀南粤。
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省级试点,南海区目前已完成“1+7+30”文明实践格局的打造,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745个。文明的力量推动城乡面貌不断美化优化,社会道德风尚日益向善向上,城市亲和力和市民幸福感明显增强,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南海召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工作推进会,标志着南海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延展,开启新时代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未来一年,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南海将重点按照“阵地热起来、讲学活起来、文化乐起来、行动做起来、风尚新起来”思路,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做成民生、民心工程,打造全省领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品牌。
共建
整合资源推动文明建设
6月18日,位于狮山罗村文化中心的南海区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幕,标志着狮山镇“1所、75站、155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建成。
“自从有了这个‘大本营’,大家的精神生活更充实了!”狮山罗村市民白盛军有空就约上朋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旁边打篮球。这里已成为狮山镇开展文明实践教育、举办文化活动、沟通服务群众的重要精神文明阵地。
狮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的建设,是南海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缩影。
为贯彻中央、省、市要求,2019年5月,南海出台《南海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在全区7个镇街、30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出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区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的热潮。
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南海区以新时代南海家书为重心,通过线上“南海·家”,线下“新时代南海家书月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入南海的千家万户。
在平台搭建上,按照“1+7+30+N”的建设目标,南海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7个镇(街)相应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0个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推动医院、学校、国企等阵地建设N个文明实践点。
目前,南海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7个、站286个、点451个,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点成片的文明实践阵地格局。
共治
凝聚力量打开善治之窗
2020年5月9日,在佛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鲁毅强调,要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方向,把握市域社会治理规律特点,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佛山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如今,遍布南海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已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明力量推动社会善治,实现群众思想同频共振的重要创新载体。
在丹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串联起28个村(居)实践站,成为传播时代声音、传承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宣传阵地;村民在乡村祠堂、榕树头下,就能听党课,有效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向基层延伸。
大沥镇在42个社区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明村镇创建、志愿服务培育”五大重点任务开展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扎实的志愿者服务也是南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特别是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志愿者成为了“最美逆行者”之一。他们主动请缨,走上街头,深入车站、社区,用心用情服务温暖群众,守护家园平安,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战疫防线,在疫情防控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共同书写了这座城市的大爱。
共融
以文明滋养
“三生
”共融
走进狮山高边社区的璜溪经济社,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干净整洁的石板路,成群古建筑、小桥流水、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村子的环境变化很大,村民都喜欢来这里散步。”村民李宝成说。
去年,狮山镇提出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园林城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让市民在狮山找到诗意的栖居。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发展产业、提升环境,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当前,南海区正全力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打造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离不开优秀文化的传承、文明的滋养。
6月18日,在南海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黎妍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要用“知行合一”培根铸魂,要推动志愿服务大发展,在文明习惯的养成、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运营、社会治理、培育文明新风方面发挥志愿力量。
如何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文明滋养“三生”共融?今年,南海将重点推进落实十个重点项目,包括建设新时代南海讲堂,用活《新时代南海家书》,开展“书香南海”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百村篮球赛和善美星空等品牌系列活动,高质量发展全区志愿服务,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深化文明村、镇、社区创建等,让文明之风吹遍南海城乡各个角落。
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梁惠颜表示,南海将重点按照“阵地热起来、讲学活起来、文化乐起来、行动做起来、风尚新起来”思路,建立健全全区资源“一盘棋”工作机制,重点推进特色项目,深化志愿服务,创建文明家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与南海建设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以及村级工业园改造、垃圾分类、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等区核心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争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排头兵。
共享
多元服务释放发展红利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塑造新时代文明风尚,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自觉做文明践行者、传播者。
通过打造“美丽文明村居”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一系列行动,南海积极营造文明村风、民风、家风,让岭南文化、文明风尚、现代人文植根村居,让文明风尚成为新时尚。
如桂城街道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命名等活动,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在去年启动的“五星文明家庭”命名活动中,共10372户星级文明家庭获得命名表彰。“五星文明家庭”先后享受了免费体检、绿色通道政务服务、银行金融服务等多种福利,不少市民纷纷表示要积极参评。
让村民爱上自己的家园,以文明的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红利,是南海推进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的愿景。在文明实践工作的大力推进的当下,这样的愿景在南海很多乡村已经实现。
在西樵松塘村,每位村民都是导赏员,每名游客都有机会享受免费的导游服务。西樵松塘村的金牌解说员区叔说,随着古村活化、美丽文明村居创建工作的推进,松塘村的景色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自豪,都愿意以“主人公”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松塘历史文化。
南海还积极创新“社工+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模式,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使助人为乐、邻里互助蔚然成风,通过文明互动来引领群众汇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大沥镇凤池社区探索建立“党建+社工+义工”三工联动的服务模式,以需求定位服务,孵化培育了12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以凤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站”为主阵地,以凤池志愿V站、乡村振兴馆、乡情馆、和谐五十一工程基地“四点”为服务阵地,有效激活志愿服务善治力量,成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有效途径,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发挥着行为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甘绮霞表示,希望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成为传播好声音、传承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的多功能的宣传教育阵地,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争取南海经验、南海模式入选中央、省文明实践创新案例库。
短评
文明的力量
◎蓝志中
时光流转,文明不衰。时代更迭,再扬风帆!
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省级试点,南海自2019年5月出台《南海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至今,短短1年2个月时间,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745个,形成串“珠”成“链”、连点成片的文明实践阵地格局,标志着南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向纵深延展,开启新时代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数字无声,却透着暖心的温度。它见证了南海文明建设的成果,记录了南海文明创新的印记。
文明不仅是内驱力,也是增长力、软实力和竞争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南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承担起岭南文化的守护者、传承人、开拓者的重任,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
因文化而兴,因文明更美。南海坚持以建设“高品质文化导向型城市”为抓手,以文化塑造形象,以文明培育新人,在推进文城相融、文经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更新之路,文化自觉与自强之路,文明共建与共治之路,文明共融与共享之路。
以经济强区,以文化兴城,以文明共享。南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起到了举旗帜聚民心凝聚力量,育新人兴文化春风化雨,树品牌展形象榜样引领,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的巨大作用。文明是窗口,文明是风景,文明是榜样,文明是力量,已成为市民的共同追求,成为展示和传播城市形象的文明品牌。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在文明力量的作用下,南海经济提质效,城市换新颜,改革释红利,民生得实惠,形成了共建文明、共促繁荣、共享成果的生动局面。
如今的南海,文明,与经济共生,与发展同行,与城市共融,与市民共建。这就是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南粤大地璀璨夺目的风景。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蓝志中文/珠江时报记者柯凌娜蓝志中
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见习记者廖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