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医药文化打造成南海城市名片
南海坚持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中医药强区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当前,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抢抓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奋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南海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7月15日,继收听收看全市中医药大会后,南海区委、区政府紧接着高规格召开了全区中医药大会。这既是一次动员会,也是一次全面部署会议。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为统领,切实增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把南海打造成为中医药强区。
成效
已建﹃互联网+中药﹄区域配送平台
建设中医药强区,南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备的医疗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南海区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坚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卫生强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目前,全区有中医床位1500多张,占总床位数16%,配备中医师1090人,占医师总数17%,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有中医馆;遍布全区的1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0%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集聚了一批以中国中药、一方制药为代表的中药龙头企业。
南海区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构建“123”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建设,创新中医药人才培育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方便市民享受中医药服务,南海区建立全省首个“互联网+中药”区域配送平台,群众看病后通过平台下单即可在家收到代煎中药。
在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建设方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扶优项目单位,南海区以该院作为龙头,联合区内外29家医疗机构成立“南海区治未病联盟”,推动“治未病”健康服务领域的共同进步发展。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发生后,南海区迅速成立中医药防治呼吸道传染病专家组,有效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南海区确诊病例出院后康复治疗定点收治医院,共收治31人,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良好;一方制药成功产出“肺炎1号方”,第一时间将中药应用到疫情防控一线,彰显了中医药企业在防疫大局中的责任担当。
部署
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中医药的生命力。在既有基础上,南海将如何抢抓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好机遇?南海的发展思路是,把中医药事业发展与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合起来、与构建“两高四新”产业体系融合起来、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融合起来,加快走出一条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南海提出办好中医院、培育一批名医、产出一批名药、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
同时,在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强南海区中医院,擦亮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牌子,打造成为珠江西岸中医类医疗高地。以完善区域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为载体,建立区医院、镇街医院、社卫站点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利益共享机制。
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为进一步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南海提出加大力度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育,建设优秀中医临床团队;依托名中医工作室,创新“中医师承”模式,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拓宽柔性引才渠道,引进培育更多全国、全省名中医和中青年人才。
此外,南海还强调重视中医药教育,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学习、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种子,厚植中医药发展的群众根基,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夯实基础。
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
目前,南海区已将新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两高四新”产业之一。加快把南海打造成为中医药强区,这是南海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重振南海作为岭南中医药重镇的辉煌决心。
如何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闫昊波表示,一方面,南海要加强招商引资,着力培育和引进更多中医药产业项目和头部企业,以里水镇为主阵地,充分发挥中国中药、一方制药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产业、新型生物医药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级科创平台作用,深化中医药领域科研创新,在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全区统一的中药制剂中心,推动产学研医一体化创新发展。同时,支持西樵、丹灶等有中医药历史底蕴的镇街引入中药种植业,打造中医药文旅体验旅游产业,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链条。
作为岭南中医药的重要发源地,南海名家辈出,名药众多。闫昊波表示,宣传文体部门、卫健部门和各镇街要大力推广南海中医药名片,把南海深厚的功夫文化、龙狮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展览、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传播,让大家提起中医药就想到南海,加快把中医药文化打造成为南海城市名片。
此外,南海还将加快完善建设中医药强区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中医药强区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区、镇(街)党委政府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领导保障、机制保障。
分享
在昨日召开的南海区中医药大会上,西樵镇、里水镇等围绕各自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上所做的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发言。
西樵
促进中医药旅游文化产业建设
西樵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3大站设立了中医馆,13个卫生站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016年,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引进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杨志敏教授团队并挂牌成立“杨志敏名中医工作室”,让南海西部片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省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接下来,西樵将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培育中草药种植产业。利用西樵山、西岸茶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力促广东中旅筹建全省首个中医旅游综合体,引入华南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开展中草药普及与推广,种植研究等,促进中医药旅游文化产业建设。
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与省中医院、市中医院等高水平中医医院合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方式,为辖区内中医药人才搭建进修平台。
此外,还将培育更多的中医特色专科。积极开展适合地区实际的中医药新技术新项目,同时加强对中医药知识养生保健健康宣教,提高周边群众的中医药治疗及养生方法的接受度和认知度。
里水
将中医药打造成拳头产业
中医药是里水的特色支柱产业,以一方制药、岭南中药、冯了性、中天药业等企业为行业龙头,全镇有20家中医药生产企业。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广佛全域同城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里水将通过重点打造“一总部一园区一基地”,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里水中医药特色产业打造成拳头产业,到2025年实现中医药产业年销售额超200亿元。
“一总部”即中国中药总部。通过建设中药板块总部基地、国医馆、中医药文化展示馆、科技孵化中心等内容,打造一个集中药生产、中医药保健、中医药历史文化展示与传承于一体的百亿级“中国中药健康产业园”,擦亮全国中医药产业名片。
“一园区”为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集聚园区——生命健康产业园。以生命健康产业园为核心,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加快对香雪制药等中医药龙头项目的靶向招商,以龙头项目引领产业快速聚集发展。
“一基地”指中医药健康研发体验基地。加快推进绿色健康小镇建设,以里湖新城为核心,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中药为龙头带动,通过政校企合作,打造广佛中医药健康硅谷,为中医药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检测等技术、人才、中介等综合服务。
构建“123”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
“1”即一个区域
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区域医改统筹,实现中医药服务全域覆盖;
“2”即两个龙头
分别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南海妇幼保健院;
“3”即三级网络
搭建“区级医院-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数读南海中医药发展成果
中医药专科实力提升
目前,南海拥有中医药类国家重点专科3个,省级及以上重点专科16个、特色专科1个。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全区有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各2个,省名中医4名、市名中医3名、区名中医10名。
中医药产业发展
以里水镇为主阵地聚集了中国中药、一方制药、岭南中药饮片等一批中药龙头企业。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源力柯凌娜通讯员/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