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7月15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371412244

    • 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贯穿到南海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第A01版:371412245

    • 聚焦企业需求 以赛为媒寻求技术对接

    第A01版:371412246

    • 桂城新增3个电动车上牌办理点

    第A01版:371412247

    • 快捷生成电子简历精准推送职位信息

    第A01版:371412248

    • 六部门加强房屋网签备案信息共享

    第A01版:371412249

    • 发出正面声音抢占舆论高地

    第A01版:371412250

    • p58

    第A02版:371512251

    • 狮山 坚守产业发展 建设制造业核心区

    第A03版:今日南海

    • 首创党员结对帮扶 产业造血助力奔康

    第A04版:城事

    • 力争各安全项目年底顺利收官
    • 观摩传播“神器”学习新媒体运营“秘诀”
    • 丹灶“三色标准”管理出租屋
    • 人大代表建言乡村振兴发展
    • 认识“好友”后3个月被骗近80万

    第A05版:城事

    • 慢跑放空大脑 闲聊放松心情
    • 地铁卡免费送?原是吸粉骗局!
    • 险!运输车被撞盐酸泄漏 快!联合处置 50分钟搞定
    • 安全用气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千万当心
    • 水质公告
    • p51

    第A06版:教育

    • 为“博爱学子”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第A07版:南海朋友圈

    • 城市治堵 各地如何寻路

    第A08版:时事

    • 迎难而上 逆风飞扬
    •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首批过会企业出炉
    • 海量商家最高享5折优惠广发卡“美好生活节”精彩上线
    • 凝心聚力风雨同行,太平人寿用担当和奉献抗击疫情
  • 数字报首页

A07:南海朋友圈

城市治堵 各地如何寻路

杭州:数字治堵 建设智慧交通 东莞:力推公交出行精准治理堵点 法国:严把驾照车检关 新加坡:促进公交作为出行首选

2020年07月15日

今年南海10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就是着力整治交通拥堵问题。南海将完成12个月份的全区道路交通运行状态分析评估。推进道路交叉口交通灯智能联网控制50个,确保道路交叉口交通灯智能联网控制总量达350个。

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遭遇到塞车问题的困扰,而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之内的多个城市,也走上了解决交通拥堵的“寻路”之道,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汽车社会的塞车问题?且看国内国外一些城市的“寻路”之道大比拼。

杭州

数字治堵建设智慧交通

2017年以来,杭州领先全国建设城市大脑,以大数据交通治堵为突破口,实现交通治堵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不仅为解决城市交通资源配置和使用问题提供了方案和路径,还为深入推进“智慧治理”提供了样本。

智能感知堵情及时处置

当下哪些点位容易出现堵情?又有哪些点位容易出现交通乱象?杭州城市大脑不仅能全天候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城市交通生命体征指标,而且通过融合多方数据资源,通过自动比对、监测路况发现堵情并发出预警。除了智能感知堵情后及时报警之外,还能够对信号灯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更为优化的信号灯配时方案。路口拥堵报警后,还会对相应的配时方案、疏堵效果进行评估,下一次出现拥堵时,会提示最优配时方案,辅助人工决策。其运行不仅实现警务效能明显提升,而且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管控能力和试点道路的通行效率。数据显示,目前杭州高架道路50%的匝道路口信号灯,已经由城市大脑智能调控,整体通行效率提升15.3%。

轻松“数清”城区实时车辆

“非浙A急事通”上线以来,总申请数超过14万次,周五申请量比其他工作日多出40%,该服务最受绍兴、上海、嘉兴三地车主欢迎。

据介绍,“非浙A急事通”是杭州基于城市大脑技术推出的一项新政策,可实现“弹性限行”。非本地牌照车辆可通过支付宝小程序“浙里办”申请进入限行区,申请一次,使用一次,每年可申请12次。车主从点击申领到审核通过,整个过程快速、便捷。服务生效后自动生成电子凭证,方便车主在限行时段、路段通行。

阿里云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曾震宇表示,只有掌握城市实时车辆数据,才能更科学地制定限行政策以及应对拥堵问题。率先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杭州成为数得清主城区实时车辆的城市,这为解决拥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城市大脑是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巴巴等企业共同研发的城市智能中枢,目前已经在交通等多个领域投入使用。

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经迭代升级到V2.0,由“治堵”转向“治城”,日均数据达8000万条以上。平台涵盖交通等11大系统和48个应用场景,实现车辆在途数、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七项数据的实时感知,精准掌控城市交通运行态势,初步实现“城市数据大脑”快速救援、实时信息发布、与市民双向互动等功能,做到全市覆盖、全市应用。

近年来,杭州聚焦智慧交通建设,全力打造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实现对全市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水上巴士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实时监测,可实时分级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统一调度和指挥。目前已成为浙江省交通信息资源汇聚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综合交通信息指挥枢纽。

东莞

力推公交出行精准治理堵点

2019年初,有效治理交通拥堵首次登上东莞十件民生实事榜首,成为东莞市民最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一年多以来经过东莞市交通运输部门的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全力推进,多元化治理交通拥堵效果初步显现。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东莞高峰拥堵延时指数(畅行车速/早晚高峰平均车速)为1.55,即高峰出行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1.55倍,低于2018年的1.65。全年交通健康指数为63.5%(数值越大代表城市交通状态越良好),在广东省汽车保有量超200万辆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公交接送让家长“解脱”

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件事,曾经让黄江市民王燕苦不堪言。如今,王燕终于“解脱”了!

“如果是去年,我还堵在路上!平时从家到光明小学40多分钟的车程,周五、周日下午堵起来至少一个半钟,晚上七点前赶回来就不错了!”王燕说,在了解到有关部门施行校车接送工作后,第一时间给两个孩子报了名。她只需开车去校车停靠点,往返用不了20分钟。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东莞实施的学生接送工作。自去年2月22日起,东莞市交通联席办会同市公安、交通、教育、交警、交投集团、校车协会等部门,实施了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东华初级中学(东城校区)、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光明小学、光明中学、翰林实验学校等6所试点学校的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学生接送工作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采取“学生接送车+公交”模式,建设的上学放学期间“绿色通道”,很大程度缓解了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拥堵。数据显示,2019年春季学期累计运送学生85.24万人次,占上下学学生总人次的53.5%。放学期间,莞长路、八一路道路拥堵指数较实施学生接送工作前下降了38%、28%。上学期间,莞长路、八一路道路拥堵指数较实施学生接送工作前下降22%、40%。

学生接送工作以方便学生上下学、缓解学校周边拥堵为出发点,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和市民的公交优先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了解公交、关心公交、支持公交、选择公交的良好氛围。

堵点民选,精准治理让大家看到成果

今年起,东莞全面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一体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建设。在全市推广“群策群力精准治堵”工作,实现全民参与、精准治堵。

目前,已通过“东莞通”APP、“东莞交通”、“东莞交警”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向市民广泛征集市内各类堵点的基本信息,了解拥堵点问题、位置、拥堵成因及治理建议等重要信息,定期统计筛选出一批市民重点关注的堵点并向社会公布。

接下来,将统筹考虑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因素,研究制定堵点治理的初步方案,并逐步建立治堵工程效果评估制度,向社会征求堵点治理成效意见,及时改进,确保市民对治堵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

通过抓住“小切口”,综合采取投资少、见效快、群众喜闻乐见的措施,东莞做好交通综合治理“大文章”。下一步将围绕常发道路拥堵路段,动态梳理排查拥堵节点,争取2020年完成100个节点整治。

法国

严把驾照车检关

在法国,驾照考试和车辆检验都十分严格,从而保证了上路的都是拥有合格驾驶技术的人以及安全的车辆。法国的公路交通标识设置也堪称一流,几乎每个交叉路口都设有指示近、中、远目的地的醒目路标,确保司机不会因找路分散注意力引发事故。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上还有电子显示牌,循环显示交通信息,帮助司机提前做好选择,以减少拥堵。在法国,轻微违章不影响交通者不罚,交通高峰期尽量不罚,目的是确保道路畅通。但有两种情况“罚你没商量”,即严重超速和违章停车。

新加坡

促进公交作为出行首选

新加坡是征收城市交通拥堵费的“原创者”,1975年,针对越来越严峻的交通压力,新加坡就开始征收交通拥堵费,具体做法是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对进入的车辆每天收费3新元的“道路拥堵费”,公交车除外。然而新加坡交通秩序的井井有条,却并非交通拥堵费一“费”之功,在城市设计上,新加坡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新加坡将全部土地规划为55个小区,“小区”不但有居住的功能,还有办公楼、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公园等,居民的上班与生活休闲,基本上可以在一个小区内解决,这就大大降低了市民在城市内出行的频率,从而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如何确保公共交通作为出行的首选?最重要的要提供打造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新加坡目前已经有接近200公里的有盖廊道,有效地遮风挡雨,人们雨天从办公室下班后乘坐地铁转换巴士,回到家可以滴雨不沾。同时,新加坡打造700公里的自行车网络,确保自行车道的安全、连续,让人可以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去地铁站、去换乘枢纽。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新加坡现在所有的公交车都是空调车,追求高端的巴士服务,让穿西装的人也愿意坐公交,公共交通不是老人、小孩、穷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推出夜间服务,让那些去夜店的人也能用公交回家。

此外,新加坡推出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跟大型的公司合作,发放公共交通费,让他们的员工更倾向于使用公共交通。

(综合中国交通报、东莞日报、澎湃

新闻、广州日报)

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沈煜

制图/刘凯韬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