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明:献血是我最直接的助人方式

献血86次,总献血量3.3万毫升,超160名患者获益……来自南海大沥的朱海明自2003年起至今,坚持献血17年。不仅如此,他还发动儿子一起加入到献血行列中来,一起为献血事业做贡献。
“我想对社会做一些贡献,献血是我可以做的最直接的助人方式。”朱海明说,自己很久以前就有献血的念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直到17年前的一天,他在大沥公园散步,遇到了一辆采血车。抱着“献血能够帮助别人”的念头,朱海明登上了献血车。自此,他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谈及第一次献血,朱海明说,虽然没有做任何准备,但其实一点都不紧张。“献血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身体也不会产生不适感,只要摆正心态、放松心情,献血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朱海明说。
因为深知血液的重要性,朱海明努力做到“召必到”。“我们有一个微信群,每当血站缺乏血源时,就会号召我们来献血。能去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都不会推脱,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朱海明一直重复着,想通过献血这种形式,为社会作出贡献。
血站对于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达标,朱海明主动戒掉了喝酒的习惯,并在献血前几天调整饮食。“既然答应了血站来献血,就要全力配合,为自己的血液负责,为受用者负责。”朱海明说。
17年来献血86次,其中献全血15次,献单采血小板71次,合计献血量3.3万毫升,相当于近8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献血量使超160名患者获益……献血似乎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朱海明笑言,“一段时间没去献血的话,总觉有什么事情没做。”就这样,17年不间断的献血经历,让他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荣誉。
不仅如此,朱海明还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朱海明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我儿子刚满18岁,我就把他带到血站来献血了。儿子现在22岁了,在这4年间也献了4次血。”他表示,很高兴儿子能够和自己一样,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成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他本人也将一直坚持到无法捐献为止。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源力通讯员何锦添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