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举行江河增殖放流活动
小小鱼苗游进江河 环保理念植入心间

■市民参加增殖放流活动。 (通讯员供图)
珠江时报讯(记者/沈芝强见习记者/朱明菲通讯员/梁平)6月6日,2020年南海区江河增殖放流活动在九江举行,近200名市民共同放流327.5万尾鱼苗,倡导保护生态的环保理念。
“小鱼儿,快回到江里,快快长大。”当日上午,九江市民小芬一家参加了增殖放流活动,她带着儿子把鱼苗放流到西江。小芬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人一起保护生态。
当日有近200名市民参加了活动,经过近1小时的放流,327.5万尾鱼苗游入西江,包括长臀鮠苗、光倒刺鲃苗、广东鲂苗等11个品种。
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据统计,自1983年以来,南海区已连续37年开展江河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各类鱼苗、鱼种达11亿多尾。
“通过这几十年的增殖放流活动,江河一些曾消失的鱼类再次再现在水里,这是保护水生态一种很好的措施。”南海区农业农村局渔政大队大队长王若辉表示,活动也能带动更多市民参与,让市民树立健康的生态观念。
当日还举行了九江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仪式。据介绍,产业园将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筹建九江鱼花研究院、打造科创型企业孵化载体、打造一批优质品种品牌、完善优化全产业链等五大建设方向,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
“园区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农民从业素质,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广泛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产业园内农民收入高于九江镇平均水平15%以上。”九江镇镇长张厚祥介绍,未来五年,九江镇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以创建万亩省级产业园推动水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此外,南海区人民检察院当日与南海区农业农村局签订《关于开展西、北江流域生态资源保护长效协作备忘录》。这是保护生态环境升级举措,破坏生态环境者,将被检察公益诉讼,要求进行民事赔偿,赔偿金将用于修复生态环境。
“推动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局等行政机关加大在生态资源、农产品质量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领域建立执法合作,以创新方式,实现民生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联动机制,彰显南海区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南海区副区长陈绍文表示,大家要以这次增殖放流活动为契机,以实际行动推进落实“河长制”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好江河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共同建设鱼水相亲、和谐共处、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