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过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变化
云端享受新生活 消费呈现新模式

▲ 珠江时报社推出的“云逛馆”系列新媒体产品。

▲ 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推出快递服务,游客可以现场采摘桑椹,也可网上下单快递到家。
大厨直播卖餐、VR逛博物馆、线上学习……疫情之下,长时间的防控改变了南海人的生活状态、行为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因应生活方式的转变,文旅经营、文化休闲等消费中的新模式、新业态也在催生。
大厨直播教做菜
朋友圈上演厨艺大赛
近日中午时分,在中海环宇城一家川菜馆前,美团、饿了么、达达外卖等三四个外卖小哥正在等候取餐。骑手小哥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外卖接单大约是以往正常时候的两倍。
疫情之下,不少企业都积极求变应对危机,大部分餐饮店努力“触网”化“危”为“机”。发力外卖正是餐饮企业“自救”的一种方式。本土老字号餐饮企业旺阁渔村便通过向市民平价出售新鲜食材和熟食,支持市民提前下单到店“无接触取餐”,在外卖平台启动了外卖业务,多向拓宽经营渠道。
近期,大家纷纷在家自学提升厨艺,对此,有餐饮企业推出网上直播,将厨房改造成直播间,大厨们成了主播教大家做菜。牛牛西厨推出“大厨直播,美味到家”的“美食内容+到家电商”模式,让无法外出的人们吃到餐厅美食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厨艺。餐厅负责人曾女士表示,餐饮业借助网络平台在健康饮食常识、烹饪教学等方面加大服务,能建立与顾客的信任关系,扩大客群,实现增收。
看完大厨直播以后,网友也学有所用、一展所长。通过线上教程,市民化身“大厨”,让朋友圈变成美食“秀场”。
“周末新尝试,蛋黄酥简直不要太好吃了。”上周末,市民筱筱将自己做好的蛋黄酥拍照后,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立刻收到了朋友们的点赞。这个春节,因为疫情,筱筱一直宅在家。由于假期延长了,每天除了在线上跟同事跟进一些工作外,还有很多空余时间,于是她便开始“修炼”厨艺,“平时工作忙很少做菜,这段时间有空就开始研究一下美食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肉馅饱满的饺子、香喷喷的蛋挞、细腻的蛋黄酥、香酥的油角、松软的蛋糕……成品一端上桌就被家人抢光,让筱筱成就感满满。“其实做美食是一个难得的与家人亲密无间的相处机会,我本来是不会包饺子的,妈妈手把手教我,也就学会了。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还可以陪陪老人家。”
文化在“云端”
足不出户享艺术盛宴
疫情催生出市民在家生活的新方式,依托网络,线上文化产品也悄然兴起,市民拿着手机在家就可以看展览、游景区、听故事、赏艺术,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生活。
足不出户游览博物馆,成了一种“热潮”。珠江时报社策划推出了“云逛馆”系列在线展览,并每期结合海报一起推出,其中包括南海乡情展、广东大观博物馆、南海博物馆、康有为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九江侨乡博物馆、叶问纪念馆等,方便市民体验线上“文化大餐”。南海博物馆、六月西洋艺术博物馆推出了数字展馆,包含博物馆内部的全景图像以及陈设展品,运用VR形式进行展示,高清影像配上文字、语音解说功能,完美地打破了时间、空间等的限制。
此外,南海影视城推出了VR全景虚拟旅游项目,市民只需动动手指便能游遍整个景区,还可点击各景区观看景点细节。
“形式不错,在家就能看展览,感觉很棒。”市民林先生说,以前去展厅,只能听导游讲解,但在数字展厅,有专业讲解,可以留言互动,还能看到南海的多家博物馆,无形中扩大了市民的视野。
一场疫情,阻隔了市民出行欣赏文化艺术的脚步,却没挡住市民向往精神充实、追求美好的初心。
“85后”李薇薇是一个戏剧发烧友,她留意到,佛山大剧院的“云剧场”近期向大家介绍了舞剧。“里面有好几段舞剧现场演出视频,特过瘾!此外,平台还邀请著名舞者进行直播,与网友在线交流,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舞剧这一艺术形式和演员背后的故事。”她说,“云剧场”已成为她每周必追的栏目。
据了解,佛山大剧院面向观众推出的“云剧场”系列活动,以直播、短视频、音频、在线讲堂、线上趣味竞赛等形式,涵盖戏剧、舞蹈、古典乐、美术等丰富内容。
线上教学新模式
居家练习成健身达人
宅家战疫激活了大家的学习热情,线上教学也成为了一种新时尚。瑜伽、少儿HIPHOP、书画练习、戏曲培训、手工制作……南海各文旅体单位纷纷推出线上课程,让文艺人录制公益教学视频,收集网络平台优质视频,以供市民在家学习,共享文化,传播文化。
南海区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上,几乎每天都发布公益学堂的视频课程,其中居家瑜伽最受欢迎,从2月16日起,文化馆已经发布了六期瑜伽教学课程。“我们有7位瑜伽老师录制了教学视频,我们精选了其中几位老师的发出来。”JMY明瑜伽国际学院负责人刘祖英表示,疫情期间,提倡在家练习是为了减少接触。相比其他锻炼方式,瑜伽练习不受场地和环境的限制,且不会影响到他人。“线上公益课程以开髋、肩颈修复、深度减压这类疗愈型瑜伽为主,可以在家里练习,甚至是自家的床上都可以练。”刘祖英说,线上教学的内容是针对大众及针对当下疫情环境设置的,许多瑜伽体式已调整了难度,尽量将风险值降到最低。
瑜伽公益课堂中大部分都是资深瑜伽教练李素录制的视频,在她看来,疫情之下大家会处于焦虑的状态,“在家练练瑜伽可以矫正身形、放松心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宅家也需要动静皆宜,写书画也是自得其乐的修养身心方式。在这两个月里,与家人一起切磋书法、一起练字,成了书画爱好者陈女士最享受的事情。她有空便会练习书法,在这期间积累了不少作品,书法功底一直在进步。
“走亲戚串门、朋友聚会这些固定节目没办法进行,但正好可以趁这段时间提升自己。”陈女士说,以往都有跟老师学习书法,由于疫情关系课程推迟了,而线上书法学习正好弥补这段时间的缺失。“线上视频内容非常丰富,有书法的历史、理论、名师展示等,学完我再慢慢练习,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文旅企业探索智能化
提升市民消费体验
为了应对疫情,南海的文旅企业加快对信息化智能化的探索,让市民能享受更丰富、更便捷的旅游消费体验。
在疫情防控期间,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的“无接触服务”已深入餐厅、医院、写字楼等多个生活场景,当然也包括酒店。南海瞻云酒店推出了“智能入住+无接触”的全新升级服务,酒店内的三台智能自助入住机“大展身手”。入住和退房的顾客可在智能自助入住机办理服务,甚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房间楼层和位置。值得一提的是,顾客在入住瞻云酒店后需要的任何物品,90%都可由送物机器人送至房间门口。据了解,南海区内的百盛达、保利洲际等酒店对住客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让住客住得放心、吃得放心。
受到冲击的同时,许多餐饮企业也在思考转型方向。最近南海餐饮业协会秘书长李穗东开始试水直播,他希望通过直播的内容引导会员企业思考餐饮业如何转型,尤其是介绍智慧餐厅的系统服务商,引导会员企业思考如何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李穗东透露,不出意外的话,约一个月后南海将会落地第一家智慧餐厅。
旅游景区方面也着力开拓更多的服务。“西樵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的桑椹成熟了,游客不仅可以到现场游玩采摘,我们还可以把新鲜桑果送到顾客家中。”西樵镇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乔金介绍,园区最近推出了线上销售服务,只要网上下单,园里的新鲜桑果便可以通过快递送到家,大家宅在家中也能够品尝美味。“这个线上销售平台刚刚开拓,未来如果发展得好,我们还会推出更多蔬果、茶叶、鱼等园里特色农副产品。”
余乔金坦言,疫情过后旅游市场复苏反弹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景区可通过练好“内功”,以更好的状态应对未来的挑战,“例如做好人员的培训、开拓更多体验项目、探索不同的服务等,可以帮助景区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王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