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入战斗状态
坚守抗击疫情最前线


■南海人民医院门诊大堂,医务人员为进门就诊的每位市民测量体温。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
作为南海首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定点收治单位,南海区人民医院过去几天变得格外忙碌。许多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最前线。医院做了哪些预防工作?医院运作是否顺利?26日,珠江时报记者实地走访,了解这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工作状态。
寒风中站岗筛查体温异常群众
25日晚间突如其来的降雨,让南海气温骤降。又逢特殊时期,不少市民选择宅在家里。在南海区人民医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昨天早上8时,负责南海区人民医院预检分诊的男护士张硕准时到位,戴上口罩、护目镜、隔离服,守在门诊大厅门口,用红外线体温测量仪为每一位走进医院的市民量体温。边测量,还不忘询问市民近期是否有进出武汉的记录。
作为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的第一道关卡,张硕不敢掉以轻心。“若体温超过37.3℃,就要引导市民到发热门诊再次测温;若获知市民有进出武汉记录,就立刻安排同事将其送往发热门诊。”张硕说。
一天检测过多少人?张硕也记不住了。不过他还记得,从腊月廿九开始,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就进入连轴转的状态。
“今天驻点预检分诊、明天驻点发热门诊,循环往复。”张硕说,这是近段时间的工作日常。“有些同事因接触暴露人群只能住在医院、不能回家。相比之下,我已经很幸运了。”
医院当做家心有遗憾却不后悔
腊月廿九凌晨十二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医院即将收治一名新型肺炎疑似患者,你们准备一下。”收到指令,感染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姚维敏和几个值班医护人员随即忙碌起来,腾挪床位、穿戴隔离服、备好医疗用品,迎接南海首例疑似病例。
没过多久,医护人员接上患者。不同于一般的病患收治,为防止病毒传染他人,患者需经封闭式负压隔离担架接送至医院隔离区。或许是因呼吸不畅、又或许是担架的密闭空间,患者情绪变得焦躁不安,一度用手戳破担架、拉扯医护人员防护服。
尽管如此,被拉扯的医护人员汤杰伟还转身轻声安抚患者说:“很快就到医院,你再忍一忍。”经过多方配合,终于安顿好病患。那天,他们忙到凌晨5点,才有空歇一歇。
因为接触疑似病患,他们的休息范围仅限于医院隔离区。何时才能回家?“这几天是不大现实的了,接收病患之后还有大量后续治疗任务要跟进,免不了直面患者。”姚维敏说,这样也好,住在隔离区也规避了传染给家人的风险。
唯一可惜的是,原定与家人回乡下过年的计划也泡汤了。“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家人都很理解,只是一再叮嘱我要小心。”姚维敏说。
“全体人员已经到位,全院进入战斗状态。”南海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振华说,面对疫情,南海区人民医院早有经验,曾在2003年获评“广东省抗非典模范集体”。“眼下,医疗设备和手段更加先进,面向重症患者,包括ECOM(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等先进设备等设备已严阵以待,我们有信心抗击疫情。”
今天起,降雨将慢慢退去、乌云也将随着散去,南海又将迎来好天气。
文/珠江时报记者周钊泷通讯员刘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