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镇人大代表开展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视察调研活动
代表建言献策 推进“幸福进度”

■人大代表视察樵弘轩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江浦路的汇龙桥至二桥交通灯段设置非机动车道。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向人大代表介绍碧道建设情况。

■碧道建设工程二期禄舟主排涌(儒溪—岭西段)已基本完成。
“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满足民生“刚需”上!”12月2日、6日,西樵镇人大代表开展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视察调研活动,代表们分别对强化水环境治理、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樵弘轩公共租赁住房、成人学校工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治等项目进行视察并展开讨论,对政府工作建言献策。
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这个工程能否在过年前完成?”“雨水和污水具体是如何分开排放的?”……12月2日,在西樵镇人大副主席周云生的带领下,人大代表们到达爱国社区沙涌村视察截污管网工程的建设情况。他们一边沿着截污管网的线路走,一边向实施工程的工作人员提问。
早在2009年,爱国社区沙涌村周边就已建设截污主管网,但该管网纳污范围较小,未能完全覆盖沙涌村,因此多年来居民的生活污水一直没能实现“全收集、全处理”。爱国社区沙涌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工程于近期启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及其它相关附属工程,建设工期为100天。
西樵镇城建和水利办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西樵镇的“雨污分流、截污到户”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其中,海舟村、上金瓯社区、西樵社区的“步伐”走在全镇前列。
在碧道建设工程二期禄舟主排涌(儒溪—岭西段)现场,西樵镇城建和水利办的工作人员结合平面图为代表们讲解工程的实施情况:“我们对河涌水体和两岸进行了改造,清走河涌的淤泥和杂物,清淤总长度达6400米;还用松木桩护岸,护岸总长度13443.37米;并修建鱼塘排水管和步级,现在整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碧道建设好后,乘船游玩的体验很好,两岸风景秀丽,也为儒溪村发展乡村旅游打好了基础。”西樵镇人大代表、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说,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件迫切的事情,水质对儒溪的水产养殖业及河涌环境都非常重要。
持续增加优质教育供给
西樵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学军向人大代表们介绍了翰林小学、樵北中学扩建工程(樵北小学)、中心幼儿园听音湖分园的建设情况。其中,樵北中学扩建工程(樵北小学)于11月动工,中心幼儿园听音湖分园已于8月开园。
视察活动引起了人大代表们的热烈讨论。西樵镇人大代表、西樵高级中学校长向进认为,在政府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项目实施要分轻重缓急,先把教育、交通道路安全、污水整治等在短期内就能对群众生活产生影响的问题放在前面;他建议政府通过融资,激发民间资本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补足资金短缺问题。
视察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12月6日,人大代表们走进位于丹桂路侧的樵弘轩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工地,目前施工队正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进度。代表们认真查看工程项目砌体抹灰质量样板、主体结构质量样板等建筑材料和架构,听取建设情况汇报。据介绍,该项目建筑面积约14114.84平方米,将建成一厅一房及一厅两房房源共计219套,并配套电动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截至今年11月,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十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共十四层),预计2022年1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10月竣工验收。
随后,人大代表们来到原西樵大桥收费站综合楼,这里将改造成党校和成人学校。该项目将原两栋宿舍楼改造为党校,原办公楼改造为成人学校,并配有1个阶梯室、3个党建展厅、29间宿舍,8间课室等功能场室,由党校与成人学校统筹使用。人大代表们参观各个场室,并对该项目表示肯定。
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12月6日视察的最后一站,人大代表们来到江浦东路汇龙桥交通灯路口及西樵大桥段、北江大堤路中石化路段。该路段交通繁忙,路口多,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容易出现大面积拥堵。西樵镇工程建设中心对该路段进行疏堵治理,通过围蔽樵高路原掉头口、改进大德市场出入口转入江滨路的交通围栏等措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西樵镇工程建设中心还对江浦西路樵园路锦湖路交汇口增加视觉化减速带整治、樵高路新城广场路口至江滨路口、江浦路的汇龙桥至二桥交通灯段设置连续1公里的非机动车道,对江浦路二桥路口、汇龙桥路口、樵高路新城广场路口、江滨路口、北江大堤凰樵圣堡交通灯路口(高级中学对上)设置摩电待行区。
人大代表们针对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治问题提出意见。崇南社区第十经济社村民陈乃梗针对江浦东路汇龙桥交通灯路口及西樵大桥段、北江大堤路中石化路段提出,第十经济社有一条村路,可将车辆疏导到村路上,进一步缓解该路段车流量大的压力。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张启鹤则提出,在医院与学校附近的道路,安排志愿交通疏导员于市民上下班高峰期、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期,引导车辆、行人安全有序通行。
接下来,西樵镇人大民生实事项目视察调研活动将持续进行,直到12月10日。活动将分批组织镇人大代表围绕西樵镇2021年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开展视察。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钟泽诗何泳谊通讯员程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