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这两位援黔医生践行救人支医使命
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韩焕超下乡进行健康宣教活动。

■甘长友带领医生团队查看患者情况。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今年8月,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韩焕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甘长友经重重选拔,如愿踏上奔赴黔东南州支医的路上。他们渴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为该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凯里市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韩焕超/
手术3小时,救下危重患者
坐诊、手术、讲座、查房、义诊……在南海四院从事多年神经外科工作的韩焕超,现担任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科主任,每天穿梭在病房,忙碌于手术台前,工作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10月9日下午,一位四十多岁的苗族大姐因摔伤头部,被送进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科中心。当晚12时许,患者病情加重,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接到值班医生汇报病情后,韩焕超当机立断,组织科室人员马上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当时患者家属犹豫不决,既担心经济困难,又忧心脑出血治愈几率低。
“时间就是生命,救人要紧,马上开通绿色生命通道。”韩焕超边耐心向病人家属解释病情,边从容地指挥医护人员做好抢救的准备。这给了患者家属极大信心,并同意开展手术。
韩焕超随即安排手术,亲自主刀。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第二天,患者逐渐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情况良好。
看着患者病情一天天好转,韩焕超既开心又感慨,“如果患者都能认识和了解到脑出血治疗的必要性,那该多好!”韩焕超了解到,早前一名脑出血患者可通过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挽回生命,却因家属的健康意识薄弱而耽误最佳救治时间。
韩焕超介绍,“在南海四院,每年施行治疗脑出血相关的手术多达100例,这跟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韩焕超积极参与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对常见病、多发病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做到“治已病”,更“治未病”。
在科室管理改革方面,韩焕超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让医生轮流进行业务知识小讲课或是病例分享与讨论。同时规范三级查房制度,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大查房及教学查房,手把手指导科室年轻医生的诊疗操作,提高诊疗水平。
/甘长友/
当温暖医生,传递正能量
初到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甘长友便带领团队,坚持不懈努力,成功救治了一位生命垂危的七旬老伯。
当时,老伯家属不愿看到其痛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坚持将老伯从ICU病房转到普通病房。甘长友指导医疗团队,引入无创正压通气技术,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老伯肺通气,同时疏导家属心理情绪,鼓励老伯战胜疾病。经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老伯10天后重获新生。
来到凯里市的第二个月,甘长友才闯过了“饮食”关,寒冷的天气又成了新的挑战。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班子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科室团队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他倍感温暖,更让他感暖心的是,一面突如其来的锦旗。
近日,甘长友带领医生查房时,被准备出院的张女士拦住了。张女士手拿着锦旗,开心地赠送给他们。原来,张女士在国庆期间因不适进院治疗。经过团队的积极治疗及人文关怀,张女士身体逐渐康复,在出院前特意赠送锦旗给他们,她感激地说:“这段时间,非常感谢你们的悉心照料,你们一直为我加油鼓劲,给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
“科室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更新治病救人的医学知识,更要重视人文关怀。”在甘长友心中,当温暖医生,除了技术帮扶,传递正能量,加强人文关怀也很重要。
甘长友心系患者,牢记帮扶使命,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优质团队。交早班后5分钟小学习,每周二下午三点授课30分钟,引导医生护士主导讲课,开展疑难病历讨论,收集典型病历参赛演讲,他将多年临床诊治经验倾囊授出,并带队外出“取经”,通过不同方式加强科室人才培养,希望为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甘长友不仅引入先进的慢病管理理念,还填补了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空白,给当地患者带来福音。
文/珠江时报记者何泳谊通讯员黄春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