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描绘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空间再造产业重塑 缔造西樵美好生活

■西樵力争用五年时间高标准建设成为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南海西部区域中心。

■五八科创园。

■西樵镇第六小学教学楼。西樵中小学“4+6”新(改、扩)建工程持续推进。
9月29日至30日,西樵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樵山文化中心召开,明确将在未来五年围绕“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工作主线,力争一年城乡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三年基本实现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五年高标准建设成为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南海西部区域中心,推动西樵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化引领
做好“加法”盘活资源
去年,佛山桑园围成功申报“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首个以基围水利为主体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其中,桑园围的一部分就位于西樵镇内,尤其以民乐窦为最多人熟知,无疑为这座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的城镇再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是西樵的灵魂和最大资本。正因如此,西樵将坚持文化引领,推动文化资源加快转化为文化资本,把文旅产业加速培育成支柱产业,让文化成为城市升级的助推器,与产业、城市、环境和社会共生共荣。
西樵镇党委副书记张国欣将文旅产业比喻为西樵的“金字招牌”,希望能把这个招牌越擦越亮。在他看来,对西樵的文旅产业来说,疫情防控常态化既是压力,也是一个承接周边地区游客的窗口。
接下来,西樵将借助西樵山书院、宋城·佛山千古情项目、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拓展文旅品牌,集聚人气;更会做好内部文化资源的“加法”,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张国欣解释,这个“加法”首先是要做好“物理连接”,积极盘活西岸片区等区域的旅游项目,让西樵山景区和西岸片区等区域形成良性互动,让西樵的旅游线路更加宽广;其次是做好“白+黑”,促进“夜经济”,让市民、游客的选择更丰富。
“听音湖片区现在建设得这么漂亮,我们也要跟上步伐!”西樵镇人大代表、西樵社区党委书记周洁韵介绍,西樵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希望通过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重塑空间,为西樵的文旅产业发展做好配套服务,为社区谋求更多商业发展的机会。
创新发展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过去五年,西樵镇的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实体经济得到创新发展,但仍存在土地、产业发展空间不足,产业单元效益、发展质量不高的痛点。张国欣指出,接下来,除了持续推动村改大攻坚,腾挪空间,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重塑更是关键。
一方面,西樵将通过加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产业,要推动小而散的企业往园区集聚,同时延伸产业链,并在产业平台上发力,从而实现纺织产业的聚集性、延伸性和平台化发展,重塑西樵纺织产业的龙头地位。在陶瓷产业方面,将以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提升西樵陶瓷品牌、产品的含金量。
另一方面,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到,西樵将大力发展泛家居总部经济,整合建陶、家纺、卫浴、快消品等优势产业,打造“核心制造+研发+管理”的复合型泛家居企业总部;推动卫生用品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将卫生用品产业打造成为西樵第三个百亿产业集群;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科学谋划大健康产业,积极构建“药、医、食、养、游、体”六位一体大健康产业格局。
这一系列新举动无不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西樵将着力打造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为此,西樵将聚焦新材料、快消品、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专项招商活动,践行“深圳创新+佛山产业”部署,深化区域战略合作。这里所拥有的水、电、汽等资源优势及全力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将是招商引资的“利剑”。
“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西樵的产业结构更多元、更丰富、更高端!”张国欣说。
生态优先
提升城乡功能品质
从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的码头上船,沿着樵韵碧道进行水上观光,河道两岸是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途经的几座拱桥是碧道上的点缀。到儒溪村码头下船,整洁的街道、转角就能看到的“口袋公园”等,无不展示着这条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功力”。
最近,儒溪村还在为发展乡村旅游做铺垫,包括设计旅游线路和导赏标识、计划建设民宿和游客服务中心、打造新的“儒溪八景”等。用“每天一小变,三天一大变”来形容儒溪村,一点都不为过。
近年来,西樵镇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积极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并积极推动“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樵段建设,开展古村落保育活化,今后还将延续下去。
提升城乡品质,是实现城乡质变的重要路径。张国欣表示,深化乡村振兴和环西樵山片区建设是西樵提升城乡品质的两大抓手。他期待能将环西樵山片区建设成为南海乃至佛山西部城乡融合示范区的标杆。
而作为佛山市空气质量的“常青树”,西樵镇坐拥的绿水青山更是极大的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相统一,打造以生态文明引领价值实现的城乡融合发展镇域样本是西樵的愿景。为此,西樵将全方位守护镇内的绿水青山。
民生建设
缔造可持续幸福生活
不久前,西樵中心幼儿园听音湖分园正式开园,一批幼儿步入崭新的校园。该幼儿园位于听音湖片区樵韵路北侧、樵和路东侧,占地面积5936.2平方米,按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标准配建,可提供420个优质学位,为周边村(社区)的学龄前儿童解“燃眉之急”。
未来,西樵还将在5年内新增优质公办学位8000个,新建普惠性幼儿园3所,新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办好高品质樵山教育。
除此之外,交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也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而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也是西樵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交通方面,随着龙翔大桥及其引道工程、季华路西延线等跨区通道及樵金路-樵江路等镇内骨干路网的快速化改造,西樵将加快融入广佛30分钟生活圈。
在医疗方面,近年来,西樵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村(社区)一级的卫生服务站的变化是令群众感触最深的。
西樵镇人大代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梁伟灿最关注健康西樵的建设情况,他说:“报告中所提到的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另一个途径是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西樵镇人大代表、南海区启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傅坚宏认为,社工在各村(社区)的角色不仅仅是停留在幸福院里,还应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活动、社区治理中,“我们都十分期待能够一起缔造美好生活!”
“樵”见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6年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53亿元增长至188.53亿元,年均增长6.3%;累计引进超亿元项目共55个,投资总额达494亿元。
文旅品牌越发响亮
西樵山优化提升成效显著,创新开设研学课堂;听音湖片区配套完善,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建成投用;中国文艺青年共创社区与自然教育营地项目落户西岸片区。
产业升级创新发展
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5家,形成陶瓷和纺织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卫生用品行业加速集聚,产值从15.41亿元增至40.28亿元,年均增长26.3%。
村改攻坚初见成效
高标准规划建设14000亩的五大产业片区,华南国际轻纺城、伟安科创园、五八科创园等项目合共37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建成投用。
城乡品质不断优化
47条城乡黑臭水体完成清淤整治;新建截污管网114公里;多个公园、市场完成升级改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升。
民生福祉实效可见
全镇社会事业和民生福利累计投入64.2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超六成;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社区保障进一步健全、医卫事业再创佳绩。
未来五年
“樵”见美好生活
围绕“空间再造,产业重塑,缔造美好生活在西樵”的工作主线,力争一年城乡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三年基本实现产业与生态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五年高标准建设成为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南海西部区域中心。
岭南文旅高地新气象
打造佛山西部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创新平台和城市客厅,促进“夜经济”;通过樵韵碧道串联河段沿岸的核心景点,打造滨水休闲旅游碧道。
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新材料、快消品、智能制造等领域,引入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龙头项目;重塑纺织产业龙头地位;进军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泛家居总部经济;将卫生用品行业打造成为西樵第三个百亿产业集群。
城乡融合发展镇域样本
完善5G网络、充电桩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山南片区-听音湖樵韵碧道全线贯通;打造13公里滨江生态廊道及国家生态示范养殖区;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樵段建设。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5年内新增优质公办学位8000个,创建独具岭南文化魅力的品质教育示范区;推进健康西樵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和服务;实现幸福院镇内全覆盖。
创新优化基层治理
打造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优化新市民积分制服务;实现全镇重要路段、重点路口等重点位置高清视频覆盖率达到100%;完善高效的企业服务机制。
文/珠江时报记者钟泽诗通讯员关蕴琪麦钰豪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