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国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樵山文化中心举行
大咖齐聚西樵 共话特色学校建设

■南海区3所学校分别上台展示学校特色和教育成果。
珠江时报讯(记者/陈肖玲通讯员/黄莹莹摄影报道)12月25日至26日,新时代全国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西樵樵山文化中心举行,国内特色学校领域的专家、学者、校长等齐聚一堂,围绕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特色学校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等主题研讨交流,探讨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机制。
本次研讨会由南海区教育局和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表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南海举办,是对南海多年来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南海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和推动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激励。
教育专家把脉特色教育
12月25日上午,大会邀请了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等,就《未来路线图学校与特色发展战略》《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几个问题》等多个主题作报告,共话中国特色教育教学未来。
“中小学校特色发展,始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质量是立校之本,特色是强校之路,但特色建设切忌急功近利。”吴颖民建议,要厘清学校特色发展与建设特色学校的关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必须在创新育人方式上下功夫。“创新育人方式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根本,而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是重点,培养胜任特色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是关键。”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作了《特色发展学校:文化引领与系统建设》的报告,提出校长的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很重要,“课堂教学没有一个是局外人,社团活动也要丰富多元,注重思考从展示到发展,校园文化则要重点从文化环境与空间改造着手,从美化到美好的演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付晓洁在作主题报告时点赞了南海区特色学校建设的成效,并提出了“六同”的思考:“精神同脉、文化同源、资源同享、人才同育、服务同心、发展同力。”
大咖的思想碰撞,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听了主题报告后,感觉热血沸腾,让我们更坚定走在以育人理念设计课程的路上。”西樵实验小学教导主任蒋勇军表示,西樵实验小学在“至信教育”理念指引下,开设了四大课程群、“六个一”育人工程和体艺“2+2+N”的特色教育活动,让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特长与技能,自信大方登上大舞台。
南海教育引领典范获关注
会上,南海区艺术高级中学、九江镇初级中学、西樵镇民乐小学作为南海区特色学校的优秀代表,分别分享了学校的特色与发展之路。
南海艺术高中全面推行富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开发、精品特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模式等六大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志存高远”的新时代优质人才;九江初级中学坚持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教育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创客特色教育屡获硕果;西樵民乐小学则坚持“飞鸿教育·育人成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包括南狮武术、全员篮球、国画书法、民乐演奏等在内的“2+2+N”体育艺术校本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由自强到自信再到自觉的传统文化兴校之路……
“大会在西樵举行,是对我们这个地域特色学校创建的认可,将对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清晰、更加具有未来感的方向。”民乐小学校长周少伟表示。
近年来,南海强化资源统筹配置,凝聚改革创新力量,积极推动学校品牌特色发展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包括创新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模式,统筹开展高中分类创建,形成了学术、艺术、体育、科技、传媒等各种类型的高中特色学校集群,同时辐射带动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小-初-高特色发展集群。另外,南海区还开展区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区镇两级累计共投入6200万元,提升学校的主动发展动力,增强不同层次学校办学积极性,特色品牌学校不断涌现。此外,教育部还与南海联手打造全国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未来学校实验项目立项40余项,让石门实验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未来学校领航校”。南海教育局副局长张鉴华表示,接下来,南海将紧扣“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核心主线,通过资金扶持、集群共进等方式,构建“公平、优质、均衡、多元、开放”的教育格局,让优质学校成特色强校、薄弱学校成特色兴校。
“南海通过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引领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冼富兰表示,在南海,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希望借助研讨会推动南海特色学校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