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0年07月16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01版:373512307

    • 南海四医新建业务大楼动工

    第01版:373512308

    • 每期有“数”

    第01版:373512309

    • 西樵松塘村再添“国字号”名片

    第01版:373512310

    • 西樵“男篮”开波万人线上观看

    第01版:373512311

    • 暑假放轻松西樵有去处

    第01版:373512312

    • 走进柏山村重拾旧时光

    第02版:多彩村居

    • 西樵“男篮”开波首场万人线上观看
    • 生活在樵山之根 拥有摸得着的幸福

    第03版:特别策划

    • 暑假去哪里HAPPY? 西樵旅游线路总有一条合你意

    第04版:西樵影像

    • 留在青石板里的古村记忆
    • 西樵新增一个电动自行车上牌办理点
    • 党组织如何使用上级下拨的党费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04:西樵影像

大同柏山村

留在青石板里的古村记忆

2020年07月16日

■村民穿行在石板路中,颇有一番韵味。

■村中保存的清朝旗杆石。

■古驿道穿行的门牌楼仍是村民津津乐道的古建筑。

■在明清两代有多人从六姓水埠出发到日本及东南亚从事远洋贸易。

■大同柏山村是古驿道途经村庄,现存一段佛山市内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驿道。

■对于村民来说,每一个门牌楼,一砖一瓦总是情。

“往昔岁月惊若鸿,如今时光静似潭。”在西樵,或有一些古村落是街坊们未曾到访过的,它们或是古韵犹存或是两岸垂柳,或是名人辈出或是历史醇厚。记者日前走进了位于西樵镇西南部,刚入选佛山市古村活化名录的大同柏山村,以图为记,忆往昔繁华,望如今活力。

“以柏山村岗头市古驿道、灶岗贝丘遗址、傅氏宗祠、傅天仇故居、傅日东故居等一系列历史遗址,将柏山村打造为历史文化古村和岭南特色水乡农耕文化旅游示范区。”记者跟随着大同社区两委干部程海鹏及村民傅大任的步伐,穿行在窄窄的青石板路小巷子里,走进岗头市,发现那段保存完好的古驿道石板路穿插在这些不起眼的老村屋中间,见证了大同繁盛兴衰近千年的历史。两旁青砖红瓦的岭南特色旧居民房中却走出了不少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事实上,在大同柏山村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从古到今名人不胜枚举,有中国雕塑大家傅天仇,一代乱世枭雄傅德用,远赴越南、日本从事商品交易的“东京客”翥云公傅振祥以及岭南名家傅日东……尽管岁月流转,这些人物的事迹仍然在村民当中口口相传,他们所留下的印记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代的乡民。

作为古驿道途经的村庄,柏山村村内历史遗存较多,极具开发价值。其中现存一段佛山市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驿道,存有价值碑刻三块、祠堂七座,其中包括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傅氏大宗祠等,还有书室两间、古码头两个、抗元英雄后代墓一座以及部分保存较完好的岭南特色民居等。

其中,这段古驿道也曾是西樵通往九江的必经之路,至今仍保存一段长约100米、宽2米的石板路。驿道穿过曾熙熙攘攘,繁华不已的岗头市,是承载着大同社区对外贸易及文化传承重要道路。“这里用的都是上好石板,有的长一丈、宽一尺,非常讲究。”说起古驿道,程海鹏与傅大任如数家珍,他们说驿道旁曾经商铺林立,有茶居、饭店、药房等,各地的人来这里“趁圩”,十分热闹。

借着乡村振兴的契机,活化柏山村,是大同社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其中,大同社区将凭借柏山村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古村活化,将其打造为历史文化古村,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陈肖玲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