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狮山人花式过“双十一”仍需提防多种消费陷阱

使用同一京东Plus账号购买同一商品,线上购买能够享受Plus会员95折,线下购买则不能享受,不符合卖场海报宣传的“Plus会员线上线下权益同享”。

俊景花园快递代收点,“双十一”期间已经堆到店门口。

黎月玲今年初花重金入手的Gucci包包。

“双十一”期间,刘小蓉(右)选择外出学习,与老师合影。


“双十一”终于过去了。你买了什么?买之前领完优惠券,但打开电商平台,聚划算红包、预售优惠、购物津贴、跨店满减……好不容易摸透了去年“双十一”的规则,没想到今年又有了更多花式玩法。有网友戏称:“以往‘双十一’阻拦我的只有钱包,今年还有数学。”
在这场购物狂欢里,几大网购平台使出浑身解数,红包雨、购物津贴、满减、店铺优惠……各种名目的优惠五花八门,你有没有被“套路”了?现在荷包所净几何?后续还要预防怎样的消费陷阱?来看看狮山人都是怎样解决这些“双十一”难题的。
今年,你被“套路”了吗?
为什么“双十一”大家的购物欲如此强烈?绝大部分人当然是为了“省钱”。然而,“双十一”玩法越来越复杂,盖楼、助力、砍一刀、超级红包、购物津贴……让网友感觉套路满满。今年“双十一”,你被套路了吗?
套路1你被盖楼口令裹挟进来了吗?
从10月25日开始,天猫“盖楼”活动就在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处铺天盖地地传播开来,充斥着社交网络,让人防不胜防,有人欢喜有人烦。面对疯狂的全民“盖楼”,你被裹挟进来了吗?
市民吴小姐每天都会收到亲朋好友发过来“求助信息”,或组队盖楼,或帮忙助力,让吴小姐应接不暇。“每天一打开手机,最多的就是求盖楼的信息。”吴小姐表示,“比较好的朋友会帮一下,但有些多年没怎么联系的也都‘热情’起来,这让我始料未及。”
而去年吴小姐是个彻头彻尾的天猫“双十一”组队PK活动拥趸。“去年为了赢得现金红包,将亲朋好友骚扰个遍,最后也没省多少钱,今年索性不玩了。”吴小姐表示。
由于盖楼没有设置层数上限,可以无限拉人,一些用户甚至自掏腰包发红包拉人,为淘宝拉客、流量。面对淘宝设置的这场“游戏”,越来越多的人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弃楼、卖楼,像吴小姐一样趋向于理性。
套路2助力赢现金,薅羊毛还是被薅?
拼多多助力赢现金是今年“双十一”又一个噱头。“双十一”期间,拼多多助力活动在各种微信群刷屏。刷屏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邀请好友到拼多多上“领红包”,单个红包有100元钱。在你为他人“助力”的同时,自身也能获得一个70-90元不等的红包。但平台方提现的标准是,红包数额要凑够100元。这意味着,想要赚这100元的用户,需要不断邀请好友到拼多多上为自己“助力”。
一直以来,热衷于在微信群里发布拼多多链接的多数为中年长辈,尤其是在一个中老年龄段组建起的家长群,更是各种砍价链接的“重灾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热衷参加双十一各种优惠活动。
大学生小张近几天遭到了朋友的轮番“轰炸”。“从3号起就不断有人给我发链接,让我帮忙去拼多多上帮他们点红包。”小张表示,起初,他并没有回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朋友向他发来链接后,出于无奈,他去下载了拼多多。“因为刚开始都是一些平常不怎么联系的同学,我懒得回复他们,但陆续一些平时关系还不错的朋友也来寻求帮忙,碍于面子,我只能下载一个,帮他们点完再卸掉。”
“确实有人拿到了100块钱现金红包,但是以消耗熟人关系为前提的,我觉得得不偿失。”小张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性购物,羊毛出在羊身上,薅购物平台的羊毛,最终可能牺牲的是个人利益。”
狮山人都习惯超前消费?
在火爆的双十一期间,笔者针对“85前”“85后“90后”做了问卷调查,从数据上看,发现近4成的“90后”开通了花呗,并将其作为首选支付方式,成为使用花呗消费的主力军。和传统习惯的“储蓄消费”不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早已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慢慢从“月光族”转为“月债族”。今期,笔者采访到两位用花呗的狮山市民,一起来听听他们有什么故事。
黎月玲 超额消费 只为满足欲望
住在狮山俊博苑“90后”的黎月玲向笔者吐槽:“大学的时候,卡里有多少钱一清二楚,该怎么花心里早有计划;现在工作赚钱了,反而越来越‘负债’了。”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开通了花呗,总是忍不住“买买买”。她介绍,刚开始只是想买一套400多的化妆品,就用了花呗,分期半年还起来也很轻松。后来又买了大衣、名牌包包、iPhoneXs、相机……
黎月玲说,透支的钱基本花在“奢侈品”上,而不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导致现在的“负债前行”,已经超前消费了三个月的工资。她也时常在反思,为什么明明没有钱买,却还要总是“买买买”?到底是些什么东西让自己如此疯狂呢?“我觉得,如果我没有Gucci的包包,就融入不了公司氛围;没有Chanel的香水,就和同学不是同一个阶级的;没有iPhoneXs,就在朋友间显得廉价。”黎月玲总结自己超前消费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满足欲望。
转眼又恰逢“双十一”,黎月玲时不时在天猫网上逛一下,看着满满的购物车,想要入手一部苹果平板电脑的她,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收住了手。“自己经常要出差,觉得有一部平板电脑会方便些,但眼看就要过年,还是想将花呗近两万元的债还掉再考虑。”
如今,黎月玲已经取消花呗为支付宝支付首选方式,“虽然花呗带来了便利,时常能救急,但却也刺激人们的欲望,享受用金钱购买的快乐,结果导致超额消费,债务缠身。”黎月玲说。
刘小蓉 学会控制欲望 理性消费
狮山雅轩诗美容院“85前”店长刘小蓉也开通了支付宝花呗,但用得少,可面对“双十一”商家的各种优惠,还是抵挡不住诱惑。今年“双十一”她消费了3000多元,多数购买了生活用品、衣服、护肤品等。
“在‘双十一’前,我就将自己需要的东西放入购物车,在11月11日凌晨,发现确实优惠很多才下手。”刘小蓉介绍,合理的透支,而且又是生活必须品,那就不是大事,或者能够通过透支度过人生艰难的时期,或者用于长远的投资自己,也没有大问题。“但别为了几千块一套化妆品、一个手机、一款包包,就将自己的生活弄得很糟糕。”
刘小蓉介绍,前两年刚买了房子,没有钱添置家具,就用花呗买了主卧室的床和衣柜及餐厅的餐桌,一共用了3万元,半年才还上。那时的花呗解了她的燃眉之急,简单购置一些家具住进去,不然还要在外面租房住,浪费租金。
现在,花呗借款已经还完的刘小蓉,也会每月用花呗消费几单,但都是用来买一些生活必须品。“不要盲目地追求名牌、进口产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消费要在可控的消费范围内,这样生活才能够从容、舒心。”刘小蓉表示,承认自己暂时不宽裕,并不丢人,反而是一种生活的洒脱。
“双十一”后小心别掉进这些“坑”线上线下同价有“猫腻”客户可主张三倍赔偿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里,买买买成了不少市民当天的生活关键词。但笔者调查发现,在尽情消费背后,还有少数消费者遭遇了商家承诺难兑现,甚至不兑现的情况,使得原本开心的购物变成了一场消费维权。
冲着商家宣传的“线上线下同价”“Plus会员线上线下权益同享”的口号,想着线下能看到实体,林女士在“双十一”当天来到了刚刚开业的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准备购买一台洗衣机。
在卖场一楼西门子柜台挑选过后,林女士准备购买一款标价为3799元的洗衣机。就在准备下单时,林女士发现了“猫腻”——她用两台手机登录同一京东Plus会员帐号,一台按照卖场营业员推荐的方法,用微信小程序扫描价签二维码,采取线下购买的方式下单,洗衣机价格为3399元;另一台手机使用京东App采取线上购买的方式下单,价格为3188.11元。
“京东没有做到自己宣传的‘Plus会员线上线下权益同享’。”林女士说,线下购买没有Plus会员95折,与宣传的内容有差别,这点不太“地道”。
针对林女士反映的情况,笔者就此问题询问了一位京东实体店营业员,该营业员直接表示柜台暂未执行Plus会员折扣优惠。有意思的是,在西门子柜台不远处,就悬挂着“Plus会员线上线下权益同享”的宣传海报。
随后笔者联系上了京东电器体验店客服,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回应,门店执行“Plus会员线上线下权益同享”政策,但是由于门店刚开业,系统没有对接完毕,所以卖场产品暂时不能享受Plus会员权益中的95折优惠这一项。
对此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在卖场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凭Plus会员线上95折的订单,在30天内向卖场申请保价。
对此,狮山树本律师事务所叶律师认为京东电器体验店的行为涉嫌欺诈消费者。他认为,广告海报内容可视为对消费者的邀约,商家理应遵守执行。“海报宣传Plus会员线上线下权益同享,按照正常理解,即线上线下同款产品均应享受同等优惠折扣。”叶律师表示,林女士遭遇的情况显然没有享受同等折扣,消费者可以根据消法相关条款,主张三倍赔偿。
在网购狂欢之后,骗子也开始忙了起来,消费者在避开商家的“套路”后,也要提防网络电信诈骗。根据狮山警方提醒,笔者梳理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行骗套路。
套路1:伪红包
“双十一”前后,很多人在微信群、朋友圈中分享红包,但并不能直接领取,而是要先关注并分享,或转发一定数量的好友或群,这种红包可能涉嫌诱导关注、增加粉丝。通常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或者跳转到不明网站,其目的可能是获取个人信息或通过钓鱼网站窃取银行系统随机发送的验证码。
套路2:假客服
“双十一”前后,抢购高峰网速较慢,网银交易很可能出现迟缓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便冒充客服,假借“所购商品出现了卡单、调单或交易失败等情况,若逾期处理,账户资金将被冻结”等理由,要求到银行ATM机前操作退款,以诱骗网友将钱汇到骗子的账户中。
套路3:信用提额
“双十一”前后,不少人想方设法提升花呗或信用卡额度,而这正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不法分子通常会冒充客服,谎称可以提升信用额度,继而以支付“服务费”为由,诱导网友扫其二维码支付,从而实施诈骗。
套路4:中奖免单
“双十一”前后,各种抽奖、免单活动较多,消费者收到这类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跟正规客服求证,不轻易汇款、转账。
套路5:“双十一”后退款诈骗
“双十一”后,不法分子常以“退款”“退货”为由假扮客服,要求消费者点击其提供的“钓鱼网站”链接,盗取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及动态验证码。要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户名、动态验证码等信息。
套路6:“双十一”后快递诈骗
不法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信息、假快递单等,随后冒充快递员提前联系消费者,把假货送到消费者手中,称“货到付款”以骗取钱财。签收包裹前,务必按官网的信息核实对方身份,并确认是否为自己的包裹。在取货之后,记得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从包裹上抹去,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统筹/何万里 撰文/何万里 李福云 邵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