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不同地方,却有着同一个身份:里水疫情防控“战士”
战“疫”日记里的大爱与担当

邹伯海在风雨中为车主检测体温。

黄杰渝坚守在防控一线。

刘绍涛上门排查重点人员。

工作人员询问张云(化名)身体状况。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敌人”却四处埋伏的战“疫”,自南海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动员令以来,有一群人,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之中。每一天,疫情都在变化,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坚守在一线丝毫不敢放松,或者以大局为重努力配合不添乱。
“疫情不消,我们不撤。”这场战“疫”不知道还要战斗多久,但是,通过这一篇篇日记,我们能看到他们与疫情战斗的点点滴滴,感受到他们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还有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温暖。因为有他们,我们相信,静待春暖花开时,我们的家园将重新生机勃发。
坚守阵地是我的使命与责任
日期:2月3日 姓名:邹伯海 身份:里水镇文化志愿者
2月3日,年初十,下着淅沥小雨,一同在抗疫一线的同事们都在努力坚守岗位,做好检疫工作。我的值班时段是13时至19时,岗位地点在广佛高速沙涌出口。我们风雨中坚守岗位,得到镇领导和热心人士的关怀,真是温暖又难忘的一天。
今天进入里水的车辆明显比前几天要多了,许多在里水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回里水。我们继续分门别类核对清楚是否有来自疫情发生地的车辆或人员,按相关规定作必要登记和处理。
16时至18时车流量为最高峰,刚过17时,天上又下起毛毛细雨,春寒料峭,增加了检测(检疫)工作的难度,我们工作人员赶忙穿上简单的雨衣,打着雨伞又忙开了。此时段,也正是吃饭时间,工作人员只好分开每4个人一个小组轮流吃饭。
川流不息的车辆在雨夜中涌来,吃完饭后,我们依然是有条不紊地检查每一辆车、每一个人,核对身份证、检测体温。这个寒冷雨夜,里水镇党委委员刘夏远、镇宣传文体办主任李礼杰、镇文化站站长邓婉媚等多位领导前来慰问,他们送来了食物、还带来胡萝卜甘蔗水给我们,并叮嘱我们注意保重身体。热情的关怀,亲切的问候,让现场值班的同事们都倍感温暖,大家喝上胡萝卜甘蔗水顿时热烘烘甜滋滋。
值班期间,除了有领导的关怀和问候,也有不少的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将慰问品送到来岗亭,体现了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坚守住防疫阵地是我的使命与责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父母眼中的孩子成为了防疫“战士”
日期:2月9日 姓名:曾阳 身份: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消化内科医生
最近的天气一直没有放晴,阴云笼罩在不少人的心里:这场战“疫”,我们还在继续。
这时候读到消化内科护士景军涛的一条朋友圈,感觉又有了力量,心里很温暖——“意外收到了患者家属的感谢信:坚守在一线的你们,辛苦了……”
军涛是1997年出生的甘肃小伙,同事对他的印象都是“憨厚、不爱说话”。他在工作中确实寡言少语,但会在朋友圈里记录下身边的变化,有迷茫,也有感动和喜悦。
1月25日医院紧急会议宣布疫情,要求增设四个预检分诊处,军涛当天就退了机票,第二天申请去了急诊预检分诊处。
他和我说:“因为我们是分诊第一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了患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不能回科室看你们。”
军涛刚刚从校园踏入社会,来回一趟机票要花掉他一个月收入。为了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他犹豫了很久还是买了机票。当疫情发生,他收到通知后,马上退了票。他说:“习惯了过年回家,今年第一次没回去,有点孤单。但家里人都挺支持我的。等疫情缓和点,我再回家。”
还有护士黄杰渝,仅仅休息了4个小时,就应召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小队”的一员,参与组建一个全新的“隔离病房”。当晚,该病房就投入使用,收治了区域内第一例疑似病例。
杰瑜原本计划近期要去做近视眼手术,让自己摘下眼镜,变得更美一点,如今因为疫情需要,长时间密闭防护,导致面部皮肤红肿瘙痒,也不曾言悔。
他们俩年轻、稚嫩、平凡,或许在护理团队中并不起眼。20多岁的年纪,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恋人跟前撒娇时,他们已经有着大人的模样,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
坚守抗疫一线一丝不松懈
日期:2月10日 姓名:刘绍涛 身份:新兴社区党委书记
2月10日清早,天空响起了一声声春雷,沥沥小雨打湿了行人稀少的街道。我步履匆匆奔向社区办公点。这已是我连续一线指挥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6个清晨了。
新兴社区作为里水镇中心城区,一共有6个物业小区楼盘,有常住人口25000人,独栋楼宇多,人口密集……如何做到有效防控,成为了我每天必研究探索的“课题”,心中压力日益倍增。
今早7时30分,我如常去到各检查卡口了解防控情况,以及检查卡口流入人员信息登记、返乡情况,分析研判流入人员是否存在重大疫情风险。我深知,检查卡口是有效防疫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丝也不能松懈。
考虑到社区卡口、独栋楼宇众多,检查的人手严重不足,我再次到辖区内带领党员、退伍军人志愿者开设流动党员服务岗,对过往人员检测体温,询问流入地及宣传防疫普法知识,让党员走到哪里,党旗就飘到哪里。
忙碌大半天后,衣服早已被雨水打湿了。当回到社区大院时,我发现同事们大都面露疲意,皆因疫情期间每天都要面对宠大的数据统计、核查、上报。为进一步有效落实工作,我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了联直会议部署防控工作,并带队上门排查重点人员,落户执行居家医学观察,对大数据排查、楼盘巡查、居民举报、出租屋主上报的人员资料等信息进行整理归类……
17时,接到对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的人员进行防控的要求,我马上组织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强化工作任务的落实,并根据上报以及下达的重点人员名单,迅速组织3人连夜对重点人员进行排查核实,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不觉间,已到了22时。由于多日来的高强度工作,加上满脑子都是防控疫情的工作想法,我拖住疲倦的身躯踏上归家的路。为避免家人及孩子对我的工作及身体有过多的担忧,在进家门时,我故意强打精神,笑脸相迎,以积极、乐观的姿态,报以他们一份最简单的安心。
自觉接受居家观察顾大局不添乱
日期:1月27日 姓名:张云(化名)身份:疫情发生地居家医学观察人员
居家医学观察第二天,一早起来,还是不习惯。
原因很多,1月23日,我们一家三口开车离开佛山,回到老家荆州过春节,1月25日(正月初一)迅速返回里水,投入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结果,第二天被居家医学观察了。虽然表面上没反对,但心里很不是滋味,认为自己明明没病,这样是一种不信任,是歧视,是排外。
年前不小心扭伤的脚仍要敷药,但时下出不去,于是打开微信,寻求帮助。打开发现对话框弹出不少信息,“今天想吃什么?我正准备去买菜。”平时认识的几个业主齐刷刷地给我发来问候短信与帮助询问。正要回复,门铃响了,志愿者肖石宝从门外喊进来:“云叔,你的菜和药都买好啦!明天有什么需要提前跟我们讲就行。”打开门,看见门口放着一堆新鲜蔬果肉类,还有我扭伤的脚要敷的药。
电话响起,是社区党委书记黄玉霞打来的,把家里人的身体状况、小区照顾是否到位都问了个遍,还鼓励我们一家放松心情、规律生活等。心窝很暖,在这个特殊时期,基层干部应该“忙到踢脚”,竟还亲自打电话询问我们这样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情况,实属不易。
下午的时候,专门为我们测温的医护人员再来了一次,确保一天测温两次,还帮我检查扭伤的脚、为我们一家做心理疏导……物业也定时问候,电话、微信联系不断,同时也安排专人送菜送米,体贴入微。
一个个问候、一袋袋日用品、一次次测温,都是对我与家人的关心与鼓舞。如果我真是感染者,他们是拿自己的生命来为我们一家、为像我这样的居家医学观察家庭做服务,是当之无愧的战“疫”排头兵。
其实,我还有什么觉得委屈、不习惯的呢?比起那些奋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人民子弟兵们,还有那些处于病中或已付出生命的同胞们,我因短暂的隔离带来的不方便不自由,算得了什么?顾大局、不添乱,自觉接受医学观察是每位从疫情发生地返回人员该做的。
统筹/欧林菊 撰文/陈志健 招洁航 梁锦丹 潘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