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开花,引领美丽乡村新风尚
党群齐发力 涵养文明风

■下东村太和公园特色墙绘融入党建元素,公园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地方。

■孩子们为村里的长者送上新鲜蔬菜。

■下东村开展“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活动,织密联系服务群众网络。

■“430课堂”的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作业。珠江时报记者/朱明菲摄

■周将军理事会开展“乐善下东·温暖你我”春节慰问行动,给有需要的村民送上慰问品。
醒目的党旗、白墙青瓦。12月11日,记者来到九江镇下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它簇新的外观与处处展现的红色印记,在周边一片略微老旧的建筑楼中格外亮眼。
近年来,下东村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思维模式,树立新风尚,建设美丽乡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和村居公共服务,以周将军理事会、下东村慈善会、六社街坊会三个社区组织为主要特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村民,培育文明乡风,涵养良好家风,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推动村民共治。
/“深”字下功夫
/织密党群联系网
下东村党委党建基础扎实,是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之一,下辖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2人。下东村结合实际,先后成立周将军理事会、下东村慈善会、六社街坊会三个社区组织,鼓励党员示范带头,做深做细村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党群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六社街坊会会长岑惠珍是一名优秀党员,周将军理事会理事长郑潮安也是党员,他们热忱服务、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东村两委干部梁雪彤介绍,“通过发挥核心骨干的作用,凝聚党员群众的力量,为村居发展共同出力。”
“这边的绿化草坪破损了一块,需要重新补种”“看看公园设施有无损坏”……下东村党建公园责任人关永盛定期到公园检查,发现问题之后及时将情况汇报给村干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这只是下东村“党员亮身份”的一个缩影。今年11月,下东村组织开展“党员户”挂牌亮身
份活动,162名党员的家门口全部完成挂牌,构建“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党建网格,织密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在农村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现“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
“我们村里的每个公园、‘开心农场’等阵地都加入了党建的元素,而且阵地建设管理责任到党员个人。作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为民排忧的‘服务站’、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他们的工作方式也很灵活,街边小铺、公园池边以及群众家的客厅等,都是‘党员户’的工作阵地。”下东村党委副书记陈杰明介绍,“可以说,我们的党建工作阵地已延伸至整个村,不再局限于党群服务中心”。
目前,下东村还将“亮身份”活动进行了纵向延伸,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党建活动,广大村内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卫生治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处处带头、事事争先,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党员树立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推动了村居工作的全面开展。
/“融”字做文章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在下东村,村民特别崇敬一位大神——“周将军”。村里的“周将军”庙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村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地方。直到现在,“周将军”依然深受下东村村民的爱戴。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八,村里都会举办“周将军”庙会,并由此发展成了“周将军文化节”,这是下东村将民间信仰与慈善融合的创新之举,促使民间信仰有效转化为教化人心、服务社会的平台。
在“周将军文化节”期间会举办很多活动,如敬老聚餐活动、慈善拍卖及文艺表演等,弘扬“周将军”的忠义善行,宣扬尊老敬老、关爱乐善精神。下东村把“周将军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在道德
教化、公益慈善、民间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负责主办活动的是周将军理事会。周将军理事会由本地企业家自发组建而成,理事会筹集款项,部分用于举办文化节,部分用于慰问困难村民、改善人居环境等。举办“周将军文化节”将村居文化名片做大做强,这正是基于党建引领下,村企共建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
文昌路升级改造、周将军文化广场环境升级改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太和公园建设、聚龙湾围墙的绿化改造……如今,下东村共建有8个公园,处处可以感受到鸟语花香,映入眼帘的是民风淳朴、干净整洁的美丽文明村居。
/“践”字显成效
/打造“乐善下东”范本
2014年,下东村委会牵头,发动村内企业家,组建了六社街坊会,通过社会集资,专人运营,组织志愿者队伍落实关爱帮扶制度,每年开展关爱长者、单亲家庭、困难户、精神病患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60多场。岑惠珍介绍,下东村志愿服务队已由最初的80人发展成为400多人的成熟队伍,互敬互爱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每天下午四点半,下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就传出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朗朗的读书声。在这里,社区志愿者、社工辅导学生们做作业;周末带领他们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包括手工课、垃圾分类、“开心农场”等。
近年来,六社街坊会积极响应下东村党委的号召,通过采取社工+志愿者的模式建立“430学堂”,构建了一套以家庭、社区、学校衔接互动的社区教育体系。“开心农场”原是村里的一块荒地,如今开辟为孩子们的科普
教育基地,不仅美化了环境,教会了孩子关于耕作的知识,社工和志愿者还会定期入户探访长者,为他们送上“开心农场”的新鲜蔬菜,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敬老爱老。
为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群体,周将军理事会和下东村委会共同成立了“奖教奖学助学基金”,对在下东辖区教学贡献突出的老师及成绩优秀或者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帮扶。除此之外,康乃馨项目、“风雨路上、伴你前行”精神康复帮扶计划都是街坊会极具特色的项目。
每一个美丽乡村的建成都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在下东村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广大党员群众不断积极探索和实践,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突破口,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打造“乐善下东、睦和守望”的乡村特色品牌,把下东村打造成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宜旅游的高水平美丽文明村居。
文/珠江时报记者朱明菲通讯员陈国杰梁雪彤图片由通讯员提供(署名除外)